正文 < 儒教哲学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关于神的来源,张载归本于太虚之气
类别:儒学初探 作者:

云“妙万物而为言”者,妙谓微妙也。万物之体,有变象可寻,神则微妙於万物而为言也,谓不可寻求也。(《周易正义》,第78页)

张载说,“清通而不可象为神”,表明“神”是清通的,不可用“象”来把握它。他又说: “太虚为清,清则无碍,无碍故神;反清为浊,浊则碍,碍则形。”神的运动是顺畅的,没有什么可以阻碍它。周敦颐曾指出,天地之气妙合而凝,形成人、物。在张载看来,气的本性是虚而神的,“神”是阴阳之气固有的相互感应、相互作用的性能,是天地万物之本根。他说: “气之性本虚而神,则神与性乃气所固有,此鬼神所以体物而不可遗也。”

关于“神”的来源,张载归本于太虚之气: “神者,太虚妙应之目”;进而又归本于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与统一,指出由于任何事物都是由阴阳二气构成的,所以产生了“神”的作用;又因为任何一物都可以分为阴阳两方面,所以其变化是神妙莫测的。他说: “一物两体,气也;一故神,两在故不测。两故化,推行于一。此天之所以参也。”在张载看来,“神”不仅是自然界变化的状态、性质,还是其动力。天下事物的变动都是“神”鼓动的结果,这叫“神化”。神化是天固有的性能,只有“神”能够发动天地万物的变化,统理天下的变动:

天下之动,神鼓之也,辞不鼓舞则不足以尽神。

神化者,天之良能,非人能;故大而位天德,然后能穷神知化。

惟神为能变化,以其一天下之动也。人能知变化之道,其必知神之为也。

“神”在张载的解释中,不免仍有些形而下的色彩。朱子用“理”来代替神的作用,区别形而上下、理和气,在认识上又深入了一步。王夫之吸收了两人的思想,主张“道为神所著之际,神乃道之妙也”。(乔清举)

下页:南怀瑾:这是科学哲学上的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