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儒家礼教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孔子思想体系:从世俗到宗教
类别:儒学初探 作者:

所有这些东西,都是世俗社会的基本要素。世俗人生的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神的寄托,也就是宗教问题。在孔子那里,表现为对于鬼神的态度。

鬼神在上古时代有着非常突出的地位,《礼记·表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在甲骨文中,殷人几乎每事必卜,可以证明古书上所说“殷人好鬼”的记载是可信的。不过,西周以后,民为邦本的思想逐渐兴起。《尚书》说:“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左传·庄公三十二年》:“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僖公十九年》:“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

孔子对于鬼神的态度也受到民本思想的影响,他认为鬼神有助于教化,但不可以鬼神为中心,所以采取“神道设教”的态度。《周易·观卦》彖曰:“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一方面,鬼神关系到祖先和神明,有助于维持教化,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所以要尊敬。但是另一方面,鬼神之事又难知,如果太依赖了,太当真了,就容易诬罔。在若即若离之间,显示孔子的智慧。他明确提出,要“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雍也》)。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先进》)他认为这与古代圣王的思想是一致的,他盛赞大禹礼鬼神的态度:“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泰伯》)他对祭祀的功能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或问杜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八佾》)所以祭祀时要尽其诚意,这是对于鬼神的礼:“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八佾》)

孔子说:“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中庸》)就是因为在它们的身上,寄托了普通民众的精神信仰。善导之,则事半功倍;不善导之,则诬誷而流于欺诈。圣人因势利导,一匡于正,所以正人心,诚人意,使民风归于淳朴。

下页:儒学论“慎终追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