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年前,孔子创立了儒学,孔子思想的突出特点在于对以前数千年文化的继承总结、凝练提升。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他“好学”而“博学”。孔子尊重历史,尊重前人的文化创造,站在当时历史的制高点上济古维来。梁漱溟说:“孔子以前的中国文化差不多都收在孔子手里;孔子以后的中国文化又差不多都从孔子那里出来。”
与其他许多民族一样,中华民族追求社会和谐、人心和顺,始终有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上古三代礼制损益因革,西周初年周公制礼作乐,确立了社会的基本规则。孔子向往“郁郁乎文哉”的“周公之治”,形成了“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在他心中的“大同”世界里,人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老安少怀,有爱有敬;盗窃乱贼不作,奸谋闭而不兴。
孔子“天下为公”观念指人的公德意识和公共意识,强调人的社会性存在。只要人们发生社会联系,这个追求就不会改变,也不应改变。儒学注重人性和人的价值,考虑人与人、家与家、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致力于处理人心和道心、人情和人义、天理与人欲的关系。
孔子“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一直是中国人的追求,今天依然是中华民族的梦想。有梦想就能创造、敢奋斗、善团结,就不畏山高路长。“天下为公”是人生的方向、社会的方向,是人类的大道、世界的大道,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论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