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儒家礼教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杜吹剑:人生岂能无礼而终
类别:儒学初探 作者:

【题解】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凡在城市里参加过丧事的人,可能都会有如下感受: 仪式简短粗陋不中不西不伦不类、殡葬收费昂贵、服务专横且无视家属心情意愿、来宾着装五颜六色毫无哀情甚而在礼仪过程中互相说笑……整个丧葬过程除了向遗体告别行鞠躬礼外,根本就不成“礼”。

按理说,婚丧嫁娶乃民之大礼,丧葬礼尤为重要。即使在很“现代化”的欧美各国,仍然非常重视丧葬礼,并很好地保留着各自富有民族文化特点的传统仪式。反观我们,曾经的“礼仪之邦”已真正是“礼崩乐坏”,怪不得有人愤而论曰,当今的中国已经是一个“无礼”的国度。此论虽有偏激,但也大致不差--君不见,今日的中国人见面不行礼、称呼不循礼、仪式不知礼等现象比比皆是,尤其是对待丧葬礼草草了事之态度,可谓最有力的证明。

丧葬礼在中国传统社会是国家制度的组成部分。中国的丧葬礼仪式大体确定于周代,对丧葬礼的规格、等级、程序等有详细而严格的规定,体现的是儒家所倡导的“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价值理念。终即指丧葬礼,追远是指祭祀礼,意谓“对死亡者的送终之礼能谨慎,对死亡已久者能不断追思,这样能使社会风俗道德日趋于笃厚”。

而且,因为死者的离去,原有的社会关系链条出现断裂,聚集与之生前有社会关系的亲友故旧进行悼念,是为最佳的社会整合契机。从这个意义上说,葬礼虽因死者而办,但更多的却是为了生者,通过对死者的后事安排,使生者的现世秩序得以继续并更加和谐。

故此,在当今世风不佳孝道淡薄的情形下,倡导隆礼重丧,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而且,重丧并不等于厚葬,孔子曰: “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这既是中国丧葬文化的传统,也符合当今“绿色殡葬”的精神和方向。关键问题是,外在的丧葬礼仪是产生、维持、验证行礼者心态的手段,内在的道德自觉则是礼仪行为的动机,是为一体两面,不可偏废。

下页:礼——恭敬尊重 礼仪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