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理学心学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王阳明 心学三纲
类别:儒学初探 作者:

心学三纲

王阳明的心学体系简洁明了,包括了三个纲要。其一“心即理”,认为一切是非与善恶的标准都是“心”的自我观照;其二“知行合一”,肯定认识事物道理与运用事物道理是密不可分的;其三“致良知”,强调良知是人先天固有的善性,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但良知常被私欲所侵蚀,所以必须去除人性中的恶习,恢复本来的良知。

儒学三峰

中国主流文化的儒学史上有三座高峰。一是孔孟:孔子是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列“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加封为“亚圣”。二是程朱:程是程颢、程颐兄弟,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十二哲者中,为理学集大成者。三是陆王:陆是陆九渊,王阳明传承与发展了心学原理,独树一帜而被奉为儒学正脉。

三位一体

王阳明认为,良知和天是一体的。“天,良知一也”在王阳明的“一元论”哲学里,没有物质精神之分,没有主体客体之分,良知与天即一体,天下无心外之物。由此,在王阳明这里良知、心、天成为了三位一体。

真三不朽

王阳明属于真正的“三不朽”人物。他是“立德”的思想家,提倡“致良知”,即人的道德理性,宣扬救世的法宝是人的良知和理性。他是“立言”的教育家,《传习录》成为教育经典,与孔子的《论语》、朱熹的《近思录》可以并列。他是“立功”的军事家,指挥若定,在平叛、剿匪的重大战役中建立了历史伟绩。

尽管王阳明被认为是气节、文章、功业即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但黄宗羲和后来的“王学”研究者往往有意无意忽略王阳明学术过程中功业和气节的作用。或许在他们看来,王阳明的功业谁也否认不了,王阳明的气节有目共睹,但王阳明的学术却曾经被视为“异端”“邪说”。更重要的是,研究者多为“文人”。所以,尽管中国古代“圣贤”的标准,是立德、立功、立言三位一体,但在王阳明的“文人”研究者那里,主要关注的只是学术、是“立言”,看重的是他从祀孔庙的荣耀。在研究中并未将其气节、功业与学术融为一体,对于王阳明的定位,也就仅仅成了“思想家”。

这种导向的结果,是后人更多地关注王阳明的“心”而忽略“物”、关注王阳明的“知”而忽略“行”,并进而视其为“唯心”且“主观”。但是,王阳明的学术从来就是和功业相互激发的;而学术和功业的终极动力,是气节,是对国家、对社会的担当,三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在王阳明的身上,他的学术即“心学”,是为立言;他的功业即实践,是为立功;他的气节即担当,恰恰是立德。这才是王阳明的真“三不朽”。

下页:王阳明:立命本是知行合一的实践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