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理学心学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孟子:首倡心性之学
类别:儒学初探 作者:

孟子创造性地发挥孔子的仁学,不仅指出“仁,人心也”,而且用“四端”、“良知”说为仁学建立了人性论基础,又将人性与天道贯通。孟子的人性之学直接启示了宋明的内圣之学,在儒学史上产生巨大的影响。

孟子认为人性中本有善端为四:“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这四种善性人皆有之,扩而充之即是善人,“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孟子又把四端称为“良知良能”。孟子发现了人性的道德本心,他所倡导的性善说成为中国人性论史上的主流,其特点是强调人类要自我完善,而不必借助外在的力量。宋明理学家所反复阐扬的天理人心,归根到底就是孟子所说的道德良知。陆王心学更是直接得力于孟子。陆九渊认为自己的思想因读《孟子》而自得于心,“先立乎其大者”这句话成了陆学简易功夫的特征。王阳明则运用孟子的良知说,建立起自己的“致良知”的心学理论。

孟子进一步探讨人性的终极来源和人心如何回归天道,他提出了著名的命题:“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尽心→知性→知天,这是人性回归天道的过程。人通过扩充善良的本心,彻悟自己的本性,从而体悟那作为存在与价值总源泉的天道,这样便达到了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从儒家内圣之学来看,能继承孔子仁学并发扬光大者,以孟子的功劳最大,所以亚圣的称号对他是受之无愧的。

孟子的诸多贡献,对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经济、学术、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广泛的影响,其文化生命至今仍熠熠放光。对于我们来说,孟子的思想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如能认真开发而运用之,对于今天人性的改良,社会的治理,民族的复兴,将有莫大的助益。

下页:孟子“知天”:天人合一之境的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