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理学心学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张载对孟子心性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类别:儒学初探 作者:

张载作为北宋理学奠基人之一,在心性论方面有非常强烈的担当意识,他要“为天地立心”,解决的就是心性论建构。张载心性论的总体特征是把心、性放在其天道哲学体系中进行阐释。张载哲学体系可用“由太虚,有天之名;由气化,有道之名;合虚与气,有性之名;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概括。这四句纲领说明:天是最高范畴,具有本体地位;性具有枢纽作用,它是天道与人道上下贯通的桥梁;心则是实现天道目标的能动力量;这是张载对天、道、性、心四大范畴的定位。四句纲领显示从天、道到性、心是层层下放的过程;由心、性到道、天是层层上达的过程;四者的层次与地位不同,但关系却是相辅相成。可见,张载的心性思想是其整个天人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张载对孟子心性思想的最大继承与发展在于提出二重人性论,解决了儒家在人性善恶方面的长期争论。另外,在心性关系方面,张载将孟子的心性范畴予以重新界定并从内涵与外延方面都进行扩展。从内涵看,张载所谓性,明确包含了人性与物性,从外延看,张载所谓性,成为万物生成的根源之一。“心”作为性与知觉的结合表明:心是道德心与认知心的统一,张载既强调道德心又重视认知心,比起孟子论心又进了一步。在修养工夫方面,张载提出具有特色的修为阶段与修养方法理论,使儒家修养理论更易操作、更具实践性。在人生境界方面,张载继承孟子天人合一思想,正式提出了天人合一概念,并且从理论到实践真正使天人相贯通。这种继承与发展使儒家心性论思想在理论、实践、境界等方面都变得更丰富、更完善。

由于时代不同,哲学面临的任务也不同,张载虽是在“返本”的基础上“开新”,但从实际情况看张载与孟子的心性思想有很大不同。最大不同在于:张载是通过《易》、《庸》来架构《论》、《孟》思想,所以在张载的哲学中,“天”始终是其哲学的最高范畴,而心、性是次一级的范畴。孟子虽提到了天,但其心性思想重在高扬人的道德自觉性,重点落在心性上,可以说心性是孟子哲学思想中的最高范畴。由于心性在各自哲学中的地位不同,所以张载虽然继承了孟子的心性思想,却发展出一种新的形态,即宇宙论与心性论合一的形态。就中国哲学史发展的趋势而言,张载承担前代儒者留下的问题,并力图解决这些问题,完成了时代所赋予的使命,无愧于世人将其与孟子相比。(注:张载属于北宋横渠学派,历史上儒家学派层出不穷,上文只代表横渠学派的观点)

下页:张载安身立命学说对朱熹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