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礼记白话文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礼记》白话文目录
  儒学经典之一,所收文章是孔子的学生及战国时期儒学学者的作品。西汉学者戴德将或稍早于他的刘向收集的130篇综合简化,一共得85篇,称为《大戴礼记》,后来其侄戴圣又将“大戴版”简化删除,得46篇,再加上《月令》、《明堂位》和《乐记》,一共49篇,称为《小戴礼记》。“大戴版”至隋、唐时期已散逸大半,现仅留传39篇,而“小戴版”则成为今日通行的《礼记》。汉景帝时鲁恭王刘余初好治宫室而坏孔子宅,得古文经《礼》五十六篇于坏壁之中,礼家将其中与今《仪礼》相同的十七篇录下,得以流传。《奔丧》、《投壶》见于另外三十九篇中,也录下得传。其余篇章,因为藏之秘府,世人难得一见,后来散逸不传,称为“逸《礼》”。
  此书不仅是一部描写规章制度的书,也是一部关于仁义道德的教科书。其中最有名篇章,有《大学》、《中庸》、《礼运》(首段)等,并且《大学》与《中庸》被朱熹选入“四书”。《礼运》首段是孔子与子游的对话,又称为《礼运·大同》篇,大同二字常用作理想境界的代名词,不少地名亦取用此二字。在儒家“十三经”中,此书最集中、最全面、最系统地记述、阐释了儒家思想学说的核心内容。该书在儒家经典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礼记》在曹魏时期升格为“经”,并在唐代进一步升格为“五经”之一,取代了《仪礼》的地位。清末翰林学士王文锦评价说:《礼记》是部儒学杂编。几千年来,对中华民族意识形态影响最大的书是儒家的书,从所起作用的大小来估计,本书仅次于《论浯》,比肩于《孟子》,而远远超过《荀子》。
  《礼记》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三部礼经之一,它以“礼”为核心,最终欲构建的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理想中“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和谐的“大同”社会。和谐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追求和谐、崇尚谐和,也是现代社会的主要使命。借鉴该书所代表的传统礼仪文化的精髓和要旨,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跨时代的现实意义。

· 曲礼上
· 曲礼下
· 檀弓上
· 檀弓下
· 王制
· 月令
· 曾子问
· 文王世子
· 礼运
· 礼器
· 郊特牲
· 内则
· 玉藻
· 明堂位
· 丧服小记
· 大传
· 少仪
· 学记
· 乐记
· 杂记上
· 杂记下
· 丧大记
· 祭法
· 祭义
· 祭统
· 经解
· 哀公问
· 仲尼燕居
· 孔子闲居
· 坊记
· 中庸
· 表记
· 缁衣
· 奔丧
· 问丧
· 服问
· 间传
· 三年问
· 深衣
· 投壶
· 儒行
· 大学
· 冠义
· 婚义
· 乡饮酒义
· 射义
· 燕义
· 聘义
· 丧服四制
《礼记》原文 《尚书》原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