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四书蕅益解论语学而篇讲记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非愚孝
类别:儒学深究 作者:溢栖法师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这是这一篇的第十一章,这一章里面主要的是教孝。父亲在的时候,做子女的事事都要顺从父母,所以凡事不能自专,就是不能够自己作主,这个时候就要看他的志向如何?父亲过去之后,这是事事要靠自己作主了,这一章的重点就是在这一句。前面“父在观其志”是陪衬的话,主要的就是后半段,看他的行事,“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这一句话有它适用的范围,并不是事事都适用。

古人注解得非常清楚,尤其是在我们现前的社会,一个是志、一个是行;不但关系个人的成功与失败,也能够关系到社会与国家。儒家所讲的志,就是佛法里面所讲的愿;佛法常讲的要发愿、要发心,儒家就是讲的立志。因为人如果没有志,他在这个生命旅途当中,等于是没有方向、没有目标,这样的人生当然很苦。尤其是我们讲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可以说完全要依据志行来评断。一个有方向、有目标的人,我们一般讲这个人是成功之人。纵然他现前没有成功,他将来一定会成功,一定有成就的。

可是父亲在的时候,什么都要顺着父母的意思去做,这是讲从前的社会。现在好太多了,现在是处在开放的社会里面,儿女自己有他自己的生活志趣,成年之后,父母就是要管,也不太容易限制。不像从前,从前这个限制非常严格,什么都要顺着父母的意思去做。假如不顺就是不孝,不孝的罪名很大。但是在此地,这一章里面顶重要的,就是父亲过去,这三年当中,“无改于父之道”,这一章的主旨在这里。

那个父亲之道,要是个错误的道,怎么办?诸位要晓得,错误的道,马上就要改过来,立刻就得修正,不能等到三年。如果父母之道是正确的大道,那你终生也不能改变,他是正道。此地说的,不是正道也没有太大的妨碍,过三年再改还行,是说这种情形之下。假如那个父母,这位父亲是个做小偷的,好了,你也不改其道,你也去做三年小偷才改,那就大大的错误了。…

蕅益大师在此地的解释,非常的简单扼要:【此总就孝道上说。观其志,观其事父之心也。观其行,观其居丧之事也。】

从前居丧是三年,这跟现在的社会完全不相同了。在从前,如果是父母丧,守孝三年,无论你是什么样的职务都要辞掉,所有的工作也都要停下来,这个是守孝。

下页:能尽孝 定能尽忠 能敬仁 能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