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家风家训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邹城孟子:三迁择芳邻 七篇矩天下
类别:儒学初探 作者: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省邹城市)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

孟子幼年丧父,家庭贫困,在母亲仉氏的教育下成长,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等,推行自己的仁政学说。晚年回到故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即孔子)之意,作《孟子》七篇”。《孟子》七篇集中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性善论”及“仁政学说”。

孟府,位于山东省邹城市城南,是孟子嫡系后裔居住的宅第。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孟子被封为“邹国亚圣公”,孟府因此又被称为“亚圣府”。

邹城孟氏家训

传家世守三迁训,七篇贻矩报国常。邹城孟氏秉承《孟子》《三迁志》智慧,牢记孝亲、修身、持家、处世、报国的谆谆教诲,以书为训,形成了诗礼传家的圣贤家风。一代代孟氏后裔,无论在怎样的时代变迁中,无论在怎样的生存环境下,他们都时刻铭记祖先的教诲,为孟氏家族崇德重教、弘扬儒道的家风流传,也为中华民族连绵不辍的文化血脉传承,始终不懈地努力着。

三迁择邻

孟子年少时,孟家原在一处墓地附近,孟子“嬉游为墓间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旁。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

孟子读书中道而辍,正在织布的孟母挥刀割断了辛苦织就的布,并说:“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智,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教育孟子贵在有恒,不可半途而废,孟子自此“旦夕勤学不息”,“遂成天下名儒”。

传家世守三迁训。孟母“三迁择邻”“断织教子”不仅成就了一代亚圣,而且对孟氏家风的形成也影响深远。孟氏家志曰《三迁志》,从明朝嘉靖年间至清朝光绪年间,凡六修。志名“三迁”,因为“孟子作圣之功,由于母氏蒙养之正”。母教文化已经深入孟氏家族成员的血液中,甚至影响着中国的每一个家庭。

七篇贻矩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七篇”指的就是《孟子》一书由《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等七个篇章构成。雍正在继位的第三年,为孟府亲书“七篇贻矩”匾额,意思是要求孟氏后人要以“七篇”作为修身处事、励志为人的规矩。

先祖孟子上承孔子思想的统绪,下启宋明理学的端倪,继往开来,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在“七篇”当中记载了孟子一生的主要言论、活动和思想学说,总共有三万五千多字,包含了修身、持家、处事、报国的谆谆教诲。第二,作为我国比较大的家族,千百年来,孟氏后裔人丁兴旺,虽然分散居住于大江南北及海外,但都以“七篇”作为传家处世的祖训箴言。雍正题写的“七篇贻矩”匾额,也有对孟氏后人以“七篇”为家规家训的赞许之意。第三,特别是亚圣府,更是以“气养浩然”“居仁由义”“规矩之道”作为家规家训传承至今。“气养浩然”指的是养正气,敢担当;“居仁由义”指的是行仁义,明是非;“规矩之道”指循规矩,知廉耻,这些里面都包含了我们先祖的智慧。

下页:钱大昕:其祖逸事泽被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