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正常的大脑功能,需要适宜的社会心理刺激,但过分强烈的社会心理刺激则能损害大脑的功能,导致精神活动出现异常。
人们生活在社会上,每时每刻都要接触不同的人和事,例如车祸、晋升、亲人死亡、自然灾害、躯体疾病、关系不和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心理刺激。要求每个人都要适应这样的刺激,但如果适应不良,就会引起心理反应,甚至出现精神异常。对心理因素的适应能力,每个人是不一样的。那些性格开朗、乐观、有坚强意志的人,一般适应能力较好,不引起精神障碍。因此,精神疾病的发生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有关,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
随着科学的发展,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环境污染、失业、劳动强度大、紧张等社会心理因素不断增加,因此,提高人们对精神疾病与心理因素关系的认识是非常必要的,一旦发生心理问题,及时找心理医生或专科医生帮助解决,可以减少精神疾病的发生率。另外,也要学习一些应付心理刺激的方法和手段,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培养良好的个性和人际关系,不断提高自己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就可减少心理因素的刺激,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精神病发生与社会关怀有何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的加剧、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失业以及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都可给人们心理上带来不利影响。这种不利的影响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使少数人出现精神疾病。遇到心理刺激是否出现精神疾病,取决于许多方面,如心理刺激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个体素质、社会关怀等。当心理刺激达到一定的强度和时间,又遇上心理素质欠佳和缺乏社会支持的人,就可能导致精神疾病。
社会关怀指家庭、亲友、邻居、同事、领导、社会团体等的支持,有人称它是心理应激过程的缓冲垫,它可以减轻人们对心理应激的反应强度和持续时间,减少精神疾病的发生率。例如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良好的社会关怀,不仅大大降低他的复发率,而且可增加他的社会适应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