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肾炎尿毒症防治专题 < 疾病防治丛书 < 医学书籍 
慢性肾衰的临床表现
来源: 作者: 时间:

在CRF的早期,大多数病人没有症状,血液生化学异常也不明显,只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和血清尿酸水平的轻度升高。如慢性肾衰继续进展,即可引起各个系统的病理改变,包括: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心血管系统改变;血液系统改变;神经肌肉系统改变;消化系统改变;呼吸系统改变;肾性骨营养不良;代谢系统紊乱;免疫功能紊乱;内分泌功能紊乱;感染;微量元素过量或缺乏;皮肤瘙痒等。

慢性肾功能衰竭渐进性发展的机理有哪些?

CRF病程进展的原因,既与肾脏本身基础病的发展有关,也与某些共同性的途径有关。近30余年来,关于CR F发病机理的研究,已取得了不少进展,提出了不少学说,例如健存肾单位学说、矫枉失衡学说、肾小球高滤过学说、肾小管高代谢学说、脂代谢紊乱学说、尿毒症毒素学说等。近几年来关于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在CRF进展中的作用,也有不少新的认识。

(1)肾小球高滤过学说:该学说认为,CRF时残余肾单位肾小球出现高灌注和高滤过状态是导致肾小球硬化和残余肾单位进一步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高滤过的存在,可促进系膜细胞增殖和基质的增加,导致微动脉瘤的形成、内皮细胞损伤和血小板聚集增强、炎性细胞浸润等,因而肾小球硬化的过程不断发展,肾单位损伤进一步加重(见附表)。

(2)肾小管高代谢学说:该学说认为CRF时残余肾单位肾小管代谢亢进是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和肾单位进行性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肾小管氧消耗增加和氧自由基增多、ATP合成增加、补体旁路(C3途径 ) 的激活和膜攻击复合物(C5b-9)的形成、小管内液Fe2+的生成,都可以对肾小管间质造成损伤。间质淋巴单核细胞的浸润并释放某些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致肾小管间质的进一步损伤,并刺激间质纤维母细胞,加快间质纤维化的过程(见附表)。

(3)脂代谢紊乱学说:该学说认为,脂质代谢紊乱可促进小球系膜损伤和基质增多,在肾小球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内皮细胞损伤,毛细血管壁巨噬细胞浸润并形成泡沫样细胞(其胞浆内含大量胆固醇和磷脂);肾小球内过多脂质沉积,可增强血小板聚集作用和加速毛细血管的硬化过程,这与大中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有许多相似之处。

(4)钙磷沉积和继发性甲旁亢:由于CRF 时,1,25(OH)2D3的缺乏、低钙血症、高磷血症等因素,致继发性甲旁亢的发生和发展,是引起肾单位损害加重的另一因素。过多的甲状旁腺激素(PTH)可引起软组织转移性钙化,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内钙沉着增多,引起肾小管间质钙化的发生和发展,致肾单位损害不断进展。

(5)尿毒症毒素的作用:据有关实验研究结果,某些尿毒症毒素对肾组织具有损害作用(如甲基胍、PTH等)。有人发现,将CRF动物体内甲基胍浓度降低以后,其血肌酐水平上升速度减慢,肌酐清除率下降减慢,提示甲基胍可能具有促进肾功能恶化的作用。

(6)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重要作用:近年发现,在CRF病程进展过程中,有不少细胞因子或生长因子参与了其病理生理过程。例如,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F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 、转化生长因子(TGFβ)、白介素(IL-1、IL-2、IL-6)、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等。这些因子或者与肾小球系膜增殖、肾小管肥大有关,或者与间质的细胞浸润有关,或者与微血管内凝血有关。



  忠告:本站专题丛书可能并非最新版,有关内容请勿作为诊病的唯一参考! 〖医学书籍〗
〖返回目录〗
 · 下页:慢性肾衰与心血管并发症 (健康书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