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贫血防治专题 < 疾病防治丛书 < 医学书籍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贫血
来源: 作者: 时间:

贫血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症状之一。不少慢性肾功能不足的病人首次就医就是因为贫血。

引起贫血的肾脏原发性疾病有多种多样,如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囊肿病、尿路阻塞、肾结核,以及全身性疾病而伴有肾脏损害者如恶性高血压、播散性红斑狼疮、多动脉炎、淀粉样变等均可伴发贫血。贫血的发生与原发性疾病的性质关系不大,而主要与肾功能衰竭的程度有关。

这种贫血的发生机理与多种因素有关。最主要的因素是骨髓造血功能抑制和红细胞破坏增多。

骨髓造血功能抑制是最主要的,这与机体代谢产生的某些毒物滞留在体内有关。红细胞生成素是刺激骨髓产生红细胞的激素,主要由肾皮质分泌。慢性肾病伴肾功能衰竭时,大多数病人肾脏产生的红细胞生成素显著减少。同时,骨髓对红细胞生成素的反应也降低,因此骨髓缺乏足够生成红细胞的刺激。通常认为红细胞生成素产量的减少和骨髓对红细胞生成素的反应降低,是贫血发生的直接原因。慢性肾盂肾炎常使贫血特别严重。

这种贫血的红细胞生存时间在患者体内有轻度或中度的缩短,因此溶血是加重贫血的一个因素。溶血机制大概是细胞外因素而非细胞本身的缺陷。慢性肾衰尿毒症病人体内的代谢性或机械性环境不利于红细胞的生存。正常红细胞在尿毒症病人的血清中作体外培育,很快发生溶血。贫血的程度与尿毒症的程度有一定关系。

出血不是发生贫血的重要因素,但可使贫血加重,特别是有些病人在晚期常有较严重的鼻衄。约有1/3~1/2病人可发生皮下、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出血。

造血物质缺乏。出血如果长期持续存在,长期透析等可以造成缺铁而加重贫血。长期透析还可能造成叶酸的缺乏,特别是病人有食欲不振、进食太少时。这些均可通过有关措施如控制出血、减少透析及补充相关的造血物质加以防治。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贫血治疗和预后怎样?

关于慢性肾功能衰竭引起贫血的治疗,如果能减轻尿毒症,增进肾功能,这类贫血会有好的转机,否则治疗很难见效。血液透析可减轻尿毒症,但长期透析本身可引起贫血,这是由于血浆中缺少红细胞生成素所致。缺铁可能是次要因素。肾脏移植如获成功,造血功能可获明显进步。据报道,在肾移植5~20天后即开始出现网织红细胞计数上升,血红蛋白可持续上升8~10周,以后维持一定水平。

输血是减轻这类贫血较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但输血本身对骨髓的造血功能有抑制作用。而且输血次数过多容易产生输血反应、病毒性肝炎、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等输血并发症的机会也增多。输血时最好采用浓集的红细胞。

铁剂、维生素B12、叶酸对此类贫血均无效。但如果病人同时有这些物质的缺乏,则应予补充,并有一定的疗效。

雄激素对多数肾性尿毒症患者有刺激造血的作用,可能增加红细胞生成素的释放而刺激红细胞的生成。睾酮可以试用于透析病人,一般口服氟羟甲基睾酮每日每公斤体重10~20毫克或羟甲睾酮1~4毫克;注射剂有癸酸诺龙或庚酸(或丙酸)睾酮每周每公斤体重1~4毫克。



  忠告:本站专题丛书可能并非最新版,有关内容请勿作为诊病的唯一参考! 〖医学书籍〗
〖返回目录〗
 · 下页:恶性肿瘤的贫血 (健康书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