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庄子南华 < 南怀瑾文集 < 般若人生网 :当前
吸引人的是什么
来源:道学深究 作者:

孔子说:我曾经到过楚国,看到小猪吃老母猪的奶。当时这个老母猪已经死了,这些小猪不知道老母猪已经死去,仍来吃奶。“少焉眗若”,小猪吃了半天的奶,然后围着老母猪一转,看到这个老母猪与平常不同,眼睛也不张开,死了的样子,“皆弃之而走”,小猪哇……统统都跑掉了。“不见己焉尔,不得类焉尔”,小猪为什么跑掉?因为看到妈妈的样子变了,是死的样子,不像原来那个妈妈,而跟自己不一样,不同类,觉得不对劲,就统统跑了。孔子讲了这个故事。

猪也好人也好,他们爱自己的父母,并不是爱父母的形骸,所爱的是什么?“爱使其形者也”,是使之成为形骸的,也就是形体后面的那个东西,那个东西如果跑掉了,就变成了死人,变成死猪;与活着的不再同类,当然就会害怕了。就像我们普通人,你的父母再可爱,你的情人再可爱,当他们死了,就不可爱了。所以你所爱的,不是外形,而是外形里头的那个才德。

他说古代的礼貌,因打仗而死的军人,送葬的时候,不用军人的服装,因为军人是勇敢的象征,拿现在讲,战败觉得丟人,勋章都不给他戴上。古今中外的文化,是尊重英雄,尊重勇士,战败而死的人出葬,连表扬令都不能拿出来,只能普普通通把他埋葬了。

“刖者之屦,无为爱之”,一个断了脚的残废人,或者五个脚趾头切掉的人,脚都没有了,还要鞋子干什么?“无为爱之”,所以不会爱鞋子了。“皆无其本矣”,因为无本,没有了主体,所以勋章鞋子都没有意义了。这是古代的文化。

古代进宫的女子,不准穿耳洞,指甲也不准修剪;所以古代的女性,指甲都留得很长。传说麻姑的指甲很长,背上痒了,都可以用指甲抓。有时候,指甲要用开水泡,慢慢慢慢,把它卷起来变成一个球一样,才能睡觉。“不翦爪,不穿耳”,是要形全的意思。“取妻者止于外,不得复使”。他说,古人夫妇之道,已经结过婚,“止于外”就是休妻到外面了,这种情况就不能够再结婚,因为不完美了。

为什么古代有这样的文化风格呢?就是说,一切求完全美好。不但求内心的美好,外形也要全好。如果内在的道德不美的话,外形再美,也是丑陋;如果内在的道德充沛了,外形虽然丑陋,也是世界上最美的。这是孔子答复鲁哀公的话,认为哀骀它这个人,是全德之人,道德真正修养到了家的,也就是至真至善至美。这个全德的名称,是庄子在这一篇提出来的。所以这一篇叫做《德充符》,一个人的修养,是道德的充实,精神的升华,这才是真正的美。

孔子说哀骀它这个人,用不着讲话,而是无言之教,人们自然就受他的影响;在佛家来讲,这个人已经得到不可思议三昧,凡是接触到他的人,坐在他所放射的功德范围之内,心就定了,清净了,就得救了,所以他是“未言而信”。“无功而亲”,他用不着有什么特别的表现,自然会使人感到可以信任,可以亲近。“使人授己国,唯恐其不受也”,所以他能使人情愿把国家交给他,人家还怕他不愿意接受呢。

他说这一个人“是必才全”,一定是才能、学问统统具备的全才。才能是天生的,譬如说一个人有绘画的天才,做人做不做得好,也是天才喔!有些人再教也教不好;有天才的人,一点就透,闻一而知十。才是才,学是学,孔子说,他这个人一定才能俱全,道德也全。但是才与德虽然都全,“而德不形者也”,他的道德内涵始终不外露,所以更美。有才有德,如果给人家看出来,这个才德虽然是好,还差一层。有才又有德,你还看不出来,方向在哪里也都摸不出来,那就更高了。

鲁哀公听孔子这么说,就问了,怎么样才叫做“才全”呢?注意啊,才就包括了智慧、学问。

下页:再说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