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又说一个道理,注意啊!你们诸位出去传道的、喜欢当老师的注意,“昔人言有知不死之道者”,从前有一个人说有人会打坐,会修长生不死之道,以这个为号召,广告做得很大。“燕君使人受之”,春秋战国的时候,我们中国一批修道的人都在燕、齐之间,历史上这些人,科学家、医生研究生命的道理,都叫做“方伎”。我们拿现在观念讲,就是上古研究科学的。所以像炼丹,就是化学制药,天文、数学、化学这些科学的发展,在整个人类历史上中国最早,都是一路领先的,现在是一路退后。
战国时燕齐之间充满方伎,所以燕王听说有人会传不死之道,就要找来拜他为师,接受这个学问。“不捷”,结果打坐练工夫,练了半天,没有效果,照样生病,照样变老,“而言者死”,传道的人却死了。“燕君甚怒其使者,将加诸焉”,燕王一听大发脾气,要抓那个介绍人来杀掉,说他乱宣传,乱吹牛,乱讲话,要把背后指示传这个谣言的人统统抓来杀掉。这一下这个案子很严重了。
“幸臣谏曰:人所忧者莫急乎死”,注意呀,皇帝旁边最亲信的是幸臣,不一定是大臣、宰相、大将。国家的大臣很严重的,尤其是帝王政治的时代,大臣几乎就是副皇帝,有时候跟皇帝当面反对顶撞的。大臣又叫重臣,分量很重。历史上有些名臣,学问好,道德好,不一定是大臣,当然也不是奸臣。又有权臣,权力很大,那不一定是名臣或重臣,所以分类有十几种。
至于幸臣,历史上很多,也有个名称叫弄臣。在高明的皇帝旁边名臣大臣很多,但是小人也有啊,你认为皇帝那么高明,为什么都被小人骗了?那你读历史是理解错误,所以我们当不了皇帝。好的皇帝清楚得很,但是他喜欢啊!为什么?一天到晚跟君子在一起,这个日子很不好过啊!像汉武帝时的名臣汲黯(汲 拼音:jí;黯 拼音:àn),什么都敢讲,汉武帝要做不对的事情他就反对,汉武帝要修道他也反对,这个皇帝的日子怎么过啊!但是高明的皇帝处理国家大事时,喜欢这一些重臣,喜欢反对派;至于弄臣、幸臣,虽然会拍皇帝的马屁,但是高明皇帝心里明白。
我经常告诉大家,读历史很难读的。对于幸臣啊,乾隆一句话讲到了家,他的幸臣叫和坤,也是他的弄臣,乾隆相当精明的,满朝文武都讨厌和绅这个人,可是和坤权力大,乾隆喜欢他。乾隆到晚年,八十多了,已经让位给儿子自己当太上皇了。人家问他,你那么精明的人,为什么要包庇这个和坤?乾隆说你们不知道,做皇帝并不好过呀,你总要留一个人给我玩玩啊!一句话说到了家了。一个人到了某个位置上,碰到人笑话都不敢讲,别人都能讲笑话你就不能讲,那个高位置很难坐啊!就像年纪大了当老师的,心里想开一个玩笑,开了一半只好吞进去了,这个日子也不太好过啊!所以他要一个弄臣陪着玩玩。你看懂这个书,才晓得唐明皇玩弄李林甫、高力士、杨贵妃,这些皇帝都是聪明人,聪明人一定会搞这个事,他明知道,吃毒药也要吃了,因为他不是圣人。圣人就来打坐了,不管了,不要玩了;皇帝是要玩的,这就是幸臣的道理。
那么在这一段书里,你要看到历史的哲学,当燕王大发脾气时,非要杀人不可了,谁都劝不了的。就像汉武帝一发脾气,谁也没有办法,这个时候东方朔(朔 拼音:shuò)来了,个子矮小,一辈子滑稽,他一到汉武帝前面,一个笑话说下来,汉武帝哈哈一笑,算了,算了,不杀人了。所以人各有各的用处,会说笑话的人也有他的用处的。
所以燕王这个时候发怒,不是一般大臣、权臣、重臣可以化解的,唯一可以解危的是幸臣,在旁边可以随便说笑话的,可以跟他调皮的。这个幸臣讲话了,可是这个人讲的话有道理啊,“人所忧者莫急乎死”,他说一个人啊,最担心的就是死,世界上的人都怕死。“己所重者莫过乎生”,世界上的人最要紧的就是要自己活着。一个生、一个死,两头。“彼自丧其生”,这些修不死之道的人,结果因为修道做工夫把自己弄死了,他难道愿意死吗?他为了要活得更长,结果弄不好反而死了。“安能令君不死也”,连他自己都死掉了,他能教你不死吗?那当然不能嘛!这有什么稀奇啊!他跟燕王讲,你信他的这些鬼话干什么呢?“乃不诛”,这个燕王一听,高兴了,就不杀了,放他回去,算了,算了。这个故事没有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