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果懂了这个道理,便了解老子在这里所说的“是谓微明”。从微弱、渺小的地方,有智慧的人能看出大道理来,这就是从微而明。没有智慧的人,只看到眼前的现象,只看到好的一面,而对于坏的一面,由于不懂因果循环的定律,只知道埋怨运气不好,埋怨老天爷不保佑,埋怨上帝不灵验,埋怨菩萨不加被,几炷香都白烧了。
殊不知人生过程中的现象,如果检讨、反省起来,我们明天有什么事发生,从自己今天做的事情就会知道,用不着神通。自己身体的情形,对不对劲,是否会病倒,自己心里都会有数,有感受的。可惜一般人没有这个智慧,没有这个“微明”。在肉眼看不见的地方,“微明”已经表现得很清楚了。
由此看来,我们晓得,老子并没有教人用权谋做坏事,而是告诉我们做坏事是可怕的。可是后世读《老子》的人们,依文解义,把这句话当原则去做坏事的人,历史上也不胜枚举。像大家都知道的,刘邦派韩信出来与项羽作战的时候,韩信提个条件,派人对汉高祖说,要他出来作战很容易,只要封他为“三齐王”,而且只要下一道命令,封为“假王”,他就出来打仗了。汉高祖一听这话,火可大了,桌子一拍,两眼一瞪,破口大骂“混蛋”,可是不待下面的话骂出口,张良坐在旁边,用脚在桌子下面踢了刘邦一下,刘邦立刻会过意来,随即将下面要骂的话做了一百八十度的改变,改口说道:“为什么要封假王!”于是下命令,真封韩信为“三齐王”。韩信于是就出兵了。张良踢这一脚就是告诉刘邦用“将欲废之,必固兴之”的原则。所以,最后韩信还是被刘邦收拾了。
一般人,有时候要求长官多加一点薪水或福利,长官立即批准给你,可是他心里对你不满,下一次遇到机会,他就会对付你了。这类事例很多,都是向坏的一面去学的。我们看这些故事,不免读历史而流泪,替古人担忧。从古到今,太多的人从这些地方学坏了。可是老子的本意并非如此,所以说,说法与说话、写文章一样的困难,连讲道德的文字,也同样会被人引用到奸诈、权术手段上面。
日光、空气、水,对人是必需的,但是,有人利用日光杀人,也可以利用水把人淹死,更可以利用空气把人闷死;所以,这都是负面的运用。天下事善恶是非在于自己,不在于教的人。老子始终主张用柔用弱,所以说“柔弱胜刚强”。照老子这一句话的道理,我们处世做人要懂得柔软,像练武功的太极拳一样,老子的精神所在与做人的道理,也是柔能克刚;英雄虽征服了天下,但美人的温柔就能征服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