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仙是香港有名的报业皇后.1954 年她父亲去逝后,胡氏庞大的家族企业和星岛日报晚报的全部控制权落在当时只有22 岁的胡仙肩上.胡仙上任后,从财务那里了解到报馆的钱若折合成报系职员的工资只能支付1 年多.胡仙面对着这样严峻的形势,确立了办报的宗旨是:'一份能赚钱的报纸,就是一份好的报纸.'她增发了欧美航空版,把报纸同时销往台湾。
在管理上执行'事业部制'的现代最流行的方法,总公司制定一个方针和基本的业务范围,以及产品(业务)方向和利润指标,具体事情由各事业部门去负责.抓人员培训、工作协调、计划安排以及各事业中人事的业绩考评.胡仙找到熟悉美国人民心理、经济、文化生活方面的人当编辑,找打得开美国局面的人任销售部长或代理人.英国、法国、台湾都一个道理.这样,报纸在美、英、法及台湾都打开了局面,销路颇佳。
实行事业部制,使得层层负责,人人有责,这样的管理方法提高了办报效率,成效很大.50 年代未,香港经济变得萧条起来,对胡仙的打击也很大.海外的代理商纷纷要求尽快中止合同,香港每天送出一些又拉回一些头天没卖出去的报纸.公司亏损,面对严重危机,胡仙没有惊慌失措,她到街上调查,奔赴大陆探察情况.回香港后她给报社职员们一颗定心丸:'大陆不会对香港采取任何行动.'
她马不停蹄地飞往台湾、美国、巴黎、堪培拉向代理商,经销商打保票,又改革报纸的版面和社会生活贴得更近.胡仙挽救了公司和报纸,对香港的恢复和发展,星系报起了很大的作用.随着电视进入千家万户,电视对报业形成很大的威胁.报社内部有不少人觉得'搞报纸没有前途了',有的记者交出了记者证,到电视台去应聘,有的干脆'弃文经商.'
胡仙通过半年的跟踪调查,发现人们使用报纸的机会越来越多,还了解到读者对报纸的信息量,加强和经济界、文化教育界、行政界的联系,以反映各界人士的要求和向各界人士提供信息.胡仙并不是要与电视抗衡,而是让报纸率先同广播、电视、电影合作,加强电影节目的预告介绍和评价.星系报又经受住了一次考验,并且更上一个台阶.1973—1974 年度缴税后的盈利近1500 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