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耳山在韩国镇安邑南不到4 公里处,因山上有两块极似马耳的巨石而得名.在马耳山半山腰有很多石塔巍然耸立,这些石塔形态各异,完全按照石头原貌不加任何人工雕凿而砌成.原有108 座,象征着佛教中的108 种烦恼,随着岁月的流逝,现在仅存80 多座。
马耳山石塔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用同样大小的数十块石头砌成的单线塔,另一种是用大小不一的石头先砌一座宽宽的底台,然后在上面再砌金字塔型的石塔.建塔用的石头多种多样,有大有小.小的可在胸前两手合抱,大的双臂都抱不住.石头之间完全不用粘合剂或进行类似处理,完全看不到两块外形相似的石头,也看不到为便于修筑而对石头进行过任何人工斧凿或黏连的痕迹.那些10 多米或20 多米高的单线塔大部分是用散落在山谷和路边的石头砌成的。
马耳山石塔大约建于1884年至1914年,是一个叫李甲龙的传奇性人物所建.李甲龙1860年生于全罗北道任实郡,25 岁时入马耳山修行.他在猛兽和毒虫横行的荒山上以野果充饥、以木屐为履出没在陡峭的马耳山,隆冬严寒中穿着单衣,独自开始垒建这108 座石塔.他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白昼搬运石头,夜晚诵经修行,30 多年致力于石塔的修造.建筑石塔的材料大部分取材于马耳山方圆12 公里内的石头,只有那些巨石是他周游全国各地时采集回来的。
马耳山石塔的建造方法和100 多年来这些石塔毫无松动一直像谜一样使人感到疑惑不解.石塔耸立在马耳山两峰之间的峡谷里,建在山谷和悬崖峭壁之上,有的还建在人们难以攀登的悬崖绝壁上.这里地形狭窄,杂木成林.由于是深谷,平时风势很大,又是前宽后窄的地形,正好形成风口.特别是夏季刮台风时,旁边山坡上的树枝常被折断,有的树木甚至被连根拔起.但是耸立在这里的80 多座石塔仅稍有晃动,从未倒塌.那些建造在人们难以攀登的绝壁之上的20 多米高石塔又能经得住百余年的风吹雨打而毫不松动,实在让人难以置信。
在马耳山半山腰石塔群后面,有一座建于公元814年的寺院,叫金塘寺.据说寺院最初由中国的和尚修建,后经多次修缮才延留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