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寺在河南洛阳市东10 公里处,背负邙山,南临洛河,东望洛阳故址.该寺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为佛教传入我国后,由官府营建的第一座寺院.原寺建筑规模宏伟.现仅存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卢阁等.该寺所藏唐代经幢、元代碑刻均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相传东汉永平八年,明帝刘庄曾夜梦一金人于殿庭升至天空,后向西飞去.明帝即派遣中郎将秦景、博士王遵等18 人赴西域取经,访求佛道.三年后,秦景等在大月氏国(今阿富汗一带)遇沙门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二僧,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于永平十年十二月归返洛阳.永平十一年,汉明帝刘庄敕令,于国都洛阳城西雍门外御道之南,按照天竺佛教传统样式,建造了一座僧院以供二僧居住.为了纪念白马负经输像之功,遂名白马寺。
阿育王寺名称的由来
阿育王寺在浙江省宁波市东阿育王山上.我国佛教"中华五山"之一,始建于西晋太康武帝三年(公元282年)。阿育王寺不仅因历史悠久、山水秀丽、殿宇宏大闻名于世;更因其保存着佛教珍品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而举世瞩目.相传,周厉王时,东天竺国(印度)国王阿育王造了84000 座宝塔,把释迦缃厄的真身舍利藏在塔中,凡遇"八吉祥六殊胜利"就安放一座宝塔.西晋僧人刘萨诃为寻找舍利塔,踏遍青山.一天他来到会稽某山,忽听地下钟声隐隐,仙乐悠悠,即诚心祷告,经三天三夜,舍利宝塔从地下涌出,光明腾耀,眩人心目.他持宝塔四出化缘,构筑禅堂,然后安放宝塔.晋武帝因东天竺赐释迦牟尼真身舍利之谊,即以印度国王的名字亲赐寺额曰: "阿育王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