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挺拔峻秀,素有"天下峻"之誉.它位于河南省封登县境内,地居中原,由太室山和少室山两群山峰组成,东西绵亘60 公里.在200 万年前的地壳抬升时期,嵩山拔地而起,天长日久,经风雨雕琢,峰峰竞秀,被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誉为"天下奇景"。
嵩山历史悠久,名胜古迹遍布.位于太室山南麓黄盖峰下的中岳庙,始建于秦,名"太室祠",是祭祀太室山神的场所.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砌寻道访仙,前来礼祭太室祠.当汉武帝来到山顶时,忽听山呼万岁之声,武帝大喜,下令扩建太室祠,并封了万岁峰、万岁亭和万岁宫,根据《诗经》中"嵩高为岳,峻极于天"的说法,封太室山为嵩高山,简称嵩山.因嵩山地处中州,故称中岳,相传是中岳神居住的地方,为巩固社稷,我国历代帝王也纷纷来此祭祀。
中岳庙也是我国最早的道教庙宇之一,传说周朝王子晋就是在这里得道成仙的.历史上庙址屡有变迁,现在的庙址迄于唐玄宗初年(公元713年)。在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和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两次增修殿宇,是为全盛时期.金、元、明、清屡有废兴,直到清乾隆年间,又经几次大规模的修葺、扩建,才奠定了今日中岳庙的基础.这座规模宏大的庙宇,占地约10 万平方米,南北全长600 多米,现存建筑400 余间.它以中华门起至黄盖亭,由一条南北轴线贯穿.在中轴线上,最主要的建筑是中岳大殿,面宽九间,进深五间,重檐庑殿式屋顶,坐落在2米多高的台基上,气势雄伟.殿内的画梁雕栋,天花板上的飞龙翔凤,工艺精巧,惟妙惟肖.殿藏金属铸器和石刻碑碣百余座,其中魏太安二年(公元456年)的"中岳嵩高灵庙之碑"字体遒劲,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珍品,北宋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铸造的四躯铁人,高约3米,振臂握拳,怒目挺胸,姿势雄伟。
少林寺位于少室山阴五乳峰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公元527年,印度僧人菩提达摩在此首创禅宗,故史称少林寺为"祖庭".少林寺主体建筑由山门经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方丈室、达摩亭到千佛组成,占地约3 万平方米.隋唐时期达到极盛时,寺内建筑达5000 余间,聚集僧徒千余人,至清末仍保存有六进院落规模.号称"天下第一名刹"的少林寺,以拳术驰名海内外,享有"武林之尊"的盛誉.相传,少林武术起源于北齐少林寺二祖稠禅师,他汲取民间养生之术及技击精华,矢志练武.至隋,寺内和尚习武成风,以练身强体为目的,并创出"形意拳"、"罗汉十八手"等多路拳术.隋末,少林武僧曾救驾唐王李世民,开国有功得到封赐,盛名日蒸.少林和尚从舒伸腰肢,活动腿脚开始,经寺僧们不断演练、充实、创造,终于发展成功力深厚的少林武术,在中华武林独树一帜,久负盛名.明朝嘉靖年间,少林寺月空法师曾带领百名僧兵,去沿海平灭倭寇,功名永在。
嵩岳寺塔位于封登县西北的太室山南麓,建于北魏正光元年(公元520年),是我国现存最大型砖塔.塔所在的寺院叫嵩岳寺,原来是北魏宣武帝的离宫,后来才建为寺院.自唐以后,古刹衰落,现仅存古塔等建筑.嵩岳寺塔为密檐式砖塔,塔高40 余米,外形和下层平面均为等边十二角形,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全塔共15 层,外廊轻快秀丽,为抛物线造型.塔内结构为空筒式,从第二层起由十二角形改为八角形,直通塔顶.历经1400 多年的风雨,由青砖黄泥垒砌而成的嵩岳寺塔,仍巍然屹立山中,足见当年建筑技术的高超。
嵩阳书院在中岳庙西约5 公里,嵩山的南麓.这里原是北魏嵩阳寺旧址,宋代改为嵩阳书院,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曾在这里讲过学.嵩阳书院和商丘应天书院、湖南岳麓书院和江西白鹿洞书院合称我国四大书院.书院内现存两棵古老的柏树,它们是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所封的"大将军"和"二将军",其树龄估计至少有3000年,但仍苍劲茂盛,生机勃勃。
建于1279年的告戊观星台,坐落在嵩山东南角,它是由我国古代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设计创建的,是当时全国27 个天象观测站的中心,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台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