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是浙江省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距上海市仅150 海里,离宁波市不足50 海里.狭长的小岛,南北长8.6 公里,东西宽3.5 公里,面积仅12 多平方公里,然而它却以海上佛国著称于世.普陀山原称落伽山,明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岛上的普济寺被敕赐为"护国永寿普陀禅寺",于是改称音陀山。
普陀落伽是梵文的音译,实际上的意思是"美丽的小白花".如此优美的词意,点出了普陀山如海上浮莲的引人入胜的景色.《西游记》中所述及的普陀岩、潮音洞、紫竹林、落伽崖等处现都一一可见.岛上众多的寺庙也都与观音菩萨有关,成为四大佛山中专门供奉观音菩萨的道场。
普陀山上到处可见青瓦白墙或琉璃彩顶的寺庙.五代后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日本僧人慧锷从五台山捧观音像归国,在普陀山遇风浪受阻,就将观音像供奉在一民宅之中,取名为"不肯去观音院".这是岛上最早的佛寺,至今尚在潮音洞附近.自此传说普陀山是观音菩萨修身传经布道之地.宋宁宗在嘉定六年(公元1214年)御赐"圆通宝殿"额,指定普陀山为供奉观音的道场.自此历经各代,建成200 余座寺庙、庵堂和茅蓬,僧侣多达千人,号称·五百丛林、三千僧众",成为海上佛国名山。
现存的三大寺中的普济寺坐落于灵鹫峰下,背山面海,因位于普陀前山,又俗称前寺,是岛上最大的佛寺.寺外古木葱茏,有莲花池、永寿桥、八角亭、御碑亭,颇有瑶池仙境之意境。
法雨寺也为三大寺之一.因地处普陀后山,俗称后寺.后寺的建筑规模和华丽程度,都足以与前寺媲美.寺内九龙殿,是从南京明朝故宫中拆迁而建.殿宇顶穹呈拱圆形,顶盖正中盘有苍龙,下悬珠球,周围雕有九条蟠龙,称为"九龙盘拱",是国内殿宇建筑中不可多得的杰作。
从法雨寺上山,踏千级石橙可以到达普陀山最高处的佛顶山巅.在山顶凹地的林木幽深之处,藏有三大寺之一的慧济禅寺,又称佛顶山寺."深山藏古寺",在此不进山门,不见殿宇.全寺有四殿、七宫、六楼,布局幽深而奇特,大雄宝殿、藏经楼和大悲阁都横列山崖之前.寺东山巅上有天灯塔,为普陀山最高点,海拔291.3米,登上塔顶,环顾东海碧波万顷,群岛散布,海天一色,令人心胸开阔。
普陀山沿岸之处,尚有十几处洞景奇观.潮音洞和梵音洞均是海浪冲烛成的海烛穴,传说是观音现身之处。
普陀山是花岗岩体岛屿,久经风吹雨打和海浪冲蚀,形成不少奇岩怪石.如二龟听经、五十三参石、师石、磐陀石等.磐陀石凌空而立,有观之若悬、望之欲堕之感.上面题刻很多,其中有孙中山先生1916年所题"灵石"两字.另有一处称"观音跳"的巨大脚印,其实是巨岩之上的凹痕,传说观音从落迦山跳入普陀山时留下的脚印。
普陀山以海景取胜,游人观海、弄潮、游泳都直奔东部的千步沙、百步沙和金沙,这里的沙滩坦阔,色泽如金,是得天独厚的沙滩浴场.远望大海无边,水天一色,帆影片片,岛屿点点……海水、海滩、海潮、海浪、海凤、海涛,构成了普陀山特有的海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