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中国名泉 < 旅游宝典 < 首页 :当前 
陕西临潼华清池
来源:中国名泉 类别:风景名胜

华清池也叫骊山温泉.西周时,周幽王曾在这里建过"骊宫".秦始皇时,又建造殿宇,砌石成池,赐名"骊山汤".传说始皇曾在这里调戏神女,被唾面生疮,洗之即愈,又名,"神女汤".自秦之后,"千城万国之民,怀疾枕疴之客,莫不宿粮而来宾,疗苦于水"(元苌《温泉颂》),洗浴皮肤病的人接踵而至.唐贞观十八年,建起"汤浴宫";天宝六年,又大兴土木,再次扩建,使骊山上下,亭台楼阁错落,曲道回廊相连;并将泉池置于豪华的宫殿楼阁之内,改称"华清宫".因宫在泉池之上,故泉为"华清池".华清宫内外垂杨细柳,花繁草茂.宫中有六门、十殿、四楼、两阁、五汤,更有长汤十六所,可谓壮丽豪华。

这里的温泉共有泉眼四处,水温41.7℃—44.1℃,总流量约为110 吨/时,矿化度低,是一个富含氡硅氟及许多微量元素如铁、锂、锶、钡、钾、钠、钙、碘、溴、硼等的矿泉,具有"吞肿去毒"、"润肤去疾"的功能.在医疗矿泉分类上,属于热一高温硫酸钠型淡水。

解放后,华清池得到修复扩建.现在,已成为广大人民休憩沐浴的场所.一年四季,游人如织.步入五门,只见翠柏成荫,鲜花点点,两长排汤池专供游人沐浴.再进飞霞门,有船亭、杨妃池和五间厅等建筑群.杨妃池,原名芙蓉池,传说是扬玉环当年洗澡的地方.池上有一座小亭,名飞霞阁.据传,当年杨玉环每次浴后,都要登亭观景晾发,故又叫"晾发台".从杨妃池西转,就是温泉源.一泓碧波,迷雾缭绕,脚下暗道,潺潺有声.源的两侧,有唐玄宗诗句: "阴崖含秀色,温谷吐潺谖"10 个大字.由此西行北折是解放后新建的建筑物,其中一部分是按照唐"华清官"的格局而复原的,有些名称都是沿用原名.这里引人注目的是九龙池.九龙池被石堤一分为二.堤半壁有九个石雕龙头,吐泻流涎,水声潺潺.岸边垂柳花篱,倒映水面.池北的飞霜殿,飞檐斗拱,画栋雕梁,古色古香.池南是迎宾馆;西侧的九龙汤、莲花汤和海棠汤三浴池,由回廊相连;东去为龙石舫.登石舫,能环视周围如画的骊山秀水。

"一眼汤泉流向东,浸泥烧草暖无穷;骊山温泉因何事,流入金铺玉甃中."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赞美温泉的同时,提出了温泉的成因问题.那么,这处千载流泄的"汤泉"是如何形成的呢?

原来,这里温泉地热的主要来源是处于地下深部正在冷凝或者已经冷凝的岩浆所散发的余热,引起局部地温升高.在具备这样热源条件下的地下水,就像我们用炉子烧水一样,会慢慢地热起来,首先形成一个地下热水带.只要地下热源的热量不变,上升的温泉温度也稳定不变。

其次,地下热水附近的岩层的矿物成分,是地下热水和温泉水质成分的主要来源.地下热水在活动的过程中,溶解了周围岩层的部分矿物成分,并把它带到地表形成了矿泉.因此,矿泉水质成分的不同,主要取决于形成地下热水附近岩层的组成成分的不同。

第三,断裂带,尤其是两组或多组断裂相交或复合的地方,在地形上又是切割较深的河谷地带,就可为温泉的出露提供最有利的条件.因为,纵使地下深处有热水,如果没有上升的通道,也不可能达到地表而形成温泉.华清池温泉,就正处在两条断裂的交叉上。

最后,温泉水之所以源源不绝,原因在于地下水经常能够得到地表水的供给.据现有的历史资料表明,华清池温泉已经流了3000年以上,今天仍然畅流无阻,并保持着31.6 升/秒的流量.这就说明这里上升的热水和下渗的冷水大致平衡,所以才能够长期以来保持一定的水量。

下一页:四川重庆的南、北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