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中国名泉 < 旅游宝典 < 首页 :当前 
湖南长沙白沙古井
来源:中国名泉 类别:风景名胜

在湖南长沙市南门外天心阁下白沙街东隅,有井四口,由东而西地排列着,各两尺见方,甘露从井底涌出,终年不断,名曰沙水.清《一统志》载,井"在县东南两里,广仅尺许,最甘冽,汲久不竭",誉为长沙第一井.民间脍炙人口的楹联: "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长沙沙水即指白沙井水,把两地的地名特色分辨明析,形容尽致,维妙维肖,湖南山水精美,永远流芳千古。

井水一年四季,不论长涝久早,都不盈不竭,汲以沏茶,格外芬芳醇爽,成为品茶家的甘露琼浆.据古时的星象家说,这白沙井上应天上的长沙星,故此被誉为"星泉溥润"、"玉醴流甘".甚至被说成: "清香甘美,为酒不酢,为浆不腐,霍乱吐泻,一饮良已."历来在井的不远处,开设几家茶馆,专供白沙井清茶,被称为长江第一泉。

白沙泉水质为全市第一,可与济南的购突泉,无锡的惠山泉媲美,白沙井的泉源为什么这样丰富? 就得从附近的地质和地貌条件说起.原来自沙井一带系由远古时期湘江带来的沉积物的堆积而构成的阶地: 并的背后是一列锡山,因唐代玉锡隐于此而得名.山的上下可分为三层地层: 上层是第四纪中期堆积的斑状红上层,粘性很大,遍布着肉纹和裂隙,能够渗透地表的大气降水;中层是第四纪早期堆积的,以石英砂岩为主的砂夹砾石层,透水性强,能吸引和容纳周围的地下水,白沙井正位于这一层上,地质学上称这一层为白沙井层;下层则是比白沙井层更老的页岩和泥质砂岩层,胶结紧密,不透水,能隔断地下水再往下渗透.每当降而后,雨水便透过斑状红土层,深入砂砾层.红上层像一层巨厚的滤纸,将固体颗粒、胶体和各种悬浮物质截下来,在砂砾中流动的水进一步澄清过滤,使泉水中泥沙、胶体及悬浮物极少极少,形成"长沙沙水水无沙".在不透水层以上,积蓄起来,形成天然的地下水库.周围又没有深沟切割,青时附近有老龙潭,亦可数亩,位于锡山之下,又叫锡山塘,塘的东西两岸,冈峦夹峙,有利于白沙井水的补给。

自沙井水经过地层的层层过滤,自沙石中涌出,水质洁净,清冽甘美,不仅透明度很高——水存于泉坑,能见其底,盛于桶内,桶底似浮水面,并且含盐很低,水味纯正,水温在16℃—20℃之间.泉源甚盛,滔滔不绝,汲久不竭,几百年来成为千家万户的饮水之源.好水出佳酿,长沙酒厂生产的色美味佳,深受消费者青睐的湖南美酒"白沙液",便是使用古井泉水酿成,运销海内外.清乾隆时,长沙人张久思作《白沙井记》云: "泉出阜腹,不溢不竭,其并不甃,其汲不以绠,汲者至,人肩二桶,手一瓢以待,以至之先后为次,先者两人对坐,迭举瓢,俯仰若献酬,汲满,以次进,竟日暮不息."

现在白沙井已列为长沙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着长沙城不断扩建,自沙古井的所在地已成为市区,政俯拨款翻铺了井周围白沙街的路面,整修了路边的地下水道,以大块条石为材料将古井坑筑砌成略低于地面的扇形小广场,泉的后面用块石浆砌成半圆形护坡,井边铺上了麻石地面和国上麻石栏杆.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污染井水和泉源.泉水自穴底上涌,水与井口保持齐平,多余者沿石条缝流到小广场两侧的沟渠中排走.汲水者,均以勺舀水.手起水涨,水面倾刻又至井口。

下一页:吉林长白山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