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祖国大西北的甘肃省敦煌,不仅拥有举世闻名的莫高窟壁画艺术,还有一处奇异的沙山与美妙的泉水共存的美景,这就是著名的鸣沙山与月牙泉。
鸣沙山位于敦煌县城以南6 公里处.东西长约40 公里,南北宽20 公里,高数十米,沙峰起伏,脊如刀刃,人登沙山顶巅下滑,沙砾随人体坠落发声,似丝竹管弦乐曲: 风绕山吹来,沙山轰鸣作响,如金鼓,似霄声;游人至此,无不兴昧盎然."沙岭晴鸣",为敦煌八景之一.传说古时有一将军,领兵出征,到此打了败仗,全军覆没,积尸数万,一夜之间狂风大作,吹沙覆盖成丘,沙内时闻有鼓角之声,故有鸣沙山之名。
从鸣沙山北坡而下,到了山脚,眼前出现一弯"新月",这就是月牙泉.月牙泉形状酷似月牙,泉水清冽甘美,始终澄澈如镜,池旁水草丛生,芦苇摇曳;蓝天黄沙,碧水绿衬,清幽雅致,风景秀美,"月牙晓彻"又为敦煌八景之一.据古文献记载,此泉在后汉时期就有,千百年来流沙堆积,泉水从未涸竭,实为自然界一大奇观.史书上关于"元鼎四年,有神马出渥清水中,武帝得之,作天马歇"的记载,给这颗沙漠明珠更增添了几分神韵.有人赋诗赞曰: "一弯如月弦初上,半壁澄波镜比明.风卷飞沙终不到,渊含业水正相生."该诗正道出了月牙泉的妙处。
相传泉中生长有铁背鱼和七星草,人吃了可以消灾灭病、延年益寿、返老还童,因而民间又称此泉为药泉.以前,在泉旁还建有药王庙.自汉代起,每年五月端阳,人们纷纷而至,登沙山,观泉景,饮浴泉水.相沿至今,已成为当地传统的习俗.人们把月牙泉的朝晖暮色,鸣沙山的流沙轰响和莫高窟的壁画艺术合称为"敦煌三绝".如今,这些胜景强烈地吸引着中外游客。
自然界的水泉多若繁星,然而沙山与美泉共存的情形是不多见的.在沙山包围之中之所以会出现月牙泉,是因为疏勒河水从地下渗流到此地,在良好的隔水层上,形成了丰富的含水层.在这种情况下,含水层一旦出现裂缝,水就会由于压力的作用向上涌,这就是裂隙泉.而鸣沙山脚下正有这样的一道裂隙,于是地下水涌出,形成今天美丽的月牙泉。
其他地区的沙漠中也曾有类似的泉,但是那些泉或是阿没有良好的隔水层而下渗了,或是被沙埋了.然而月牙泉历经几千年却"沙填不满"。
那么月牙泉为什么没被沙埋呢? 仔细观察这里的地形,不难发现,月牙泉北、西、南三面皆山,只有东面是风口.当风从东面吹来时,受到高大的沙山阻挡,气流只能在山中旋转上升,把山下的细沙带到了山顶,并与山外吹来的风平衡,使得山顶的沙不可能被凤吹到山下,失去了形成流沙的条件.所以,月牙泉能历经几千年而未被沙埋没,形成了沙与泉共存这一奇景。
50年代初勘测时,月牙泉东西长280米,南北最宽54米,平均水深4米,最深达7.5米,月牙形非常明显,泉水透明碧绿,泉岸弯度饱满.四周树木野草繁盛,寺庙众多,规模宏大,气势不凡,使这里成为沙漠之中一个奇特的风景名胜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