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洞位于贵州省独山县城南15 公里的上道乡麻银寨右侧.民国年间编纂的《独山县志》中记载: "神仙洞……在城南三十里麻银寨后,深数丈,岔洞颇多,内列池石,层见叠出.莫可名状."据传说,明、清时就有游人入洞观赏洞景。
该洞在寨后龙井大坡半山,由300米的"之"字小径盘旋而上可达洞口.洞口小,高2米、宽2米,朝向东北.洞口上方有一个穿洞和更高的碉堡洞.神仙洞是一个由地下河系统发展而来的洞穴,地下水发源于甲猛、里腊的"九十九个潭"的地方,流域面积37.5 平方公里,平均比降9.5%,总长度为5000米.神仙洞的洞口右下方有三个出水口: 一曰水洞,但旱季不出水;二为龙井,是上升泉,最枯水季节流量亦达89 升/秒,系承压的结果;三即长潭,为一喀斯特深潭,只见水位升降,不见水流流动。
洞穴共分五层,最高一层是吹风洞(若计碉堡洞,则为六层),海拔1060米,最低层为长潭水下洞穴,海拔835米,故高差可达225米.神仙洞系统由12 个洞穴组成,各洞上下连通,交织成网,构成一个复杂而巨大的地下迷宫.其中有2 个主洞穴(神仙洞口—断桥、断桥—顶潭),呈东北西南向延伸,几近平行.其他10 个洞穴,均属支洞,或向上发育,成为盲井状洞穴,如蝙蝠洞、雪山洞、吹风洞等,或向低处延伸,沟通2 个主洞,如平桥洞、斜井洞、楼梯洞等。
神仙洞进口是一个拱形洞厅.顶高30米许,宽20 多米,可容300 人.洞底平坦,中有一条石铺小路直入洞口.洞口有"天窗",斜射的亮光,使洞厅内豁然开朗.洞顶倒悬钟乳石,像千百条冰凌,地面有擎天石柱,拔地而起,旁边钟乳石丛生,犹如挺立的"雪松",因而称"雪松大厅".稍进,又有一大厅,一条纹石(石幔)如一幅30 余米长的帷幕从洞顶垂下,名"玉幕厅".轻敲重叩,即可发出不同音阶的声音.石阶上,有一潭宽3米许,周围石笋像莲花瓣一样排列成簇,潭名"莲花池",池水清亮,冬暖夏凉.洞顶滴水叮咚,激起阵阵涟漪.水中有一尖塔状石笋,岸边被石花掩映.左转另有一潭,水清见底,名"绿茵潭".潭边一石笋,高15米,形同孔雀秀尾,石花瓣层层叠叠,名"孔雀开屏".贴着潭的右壁,登"孔雀开屏"下望,可见梯田连垅,层层叠叠,田水清浅,田埂曲折.其后一座湿淋淋石山,名"滑油山".由此前进,洞身突然窄小,仅容一人匍匐而过,冷风呼啸,迎面扑来,名"吹风坳",风力可达5~6 级.洞穴中风的吹裘,是空气的流动所致.根据研究,风速大小与洞穴横断面积成反比,即洞穴的横断面大,风速小,神仙洞的"吹风坳"仅容一人通过,故风速很大.再前为"买卖街",宽敞平坦,长达里许,宽处可达15米.洞底钟乳石遍布,气象万千,是神仙洞里的"大世界".抗日战争时期,日军轰炸独山各地,乡人就利用此洞点灯赶场,因而命名为"买卖街",既形象,又有历史意义。
除了上述由碳酸钙沉淀形成各种景观外,还有水流侵蚀,岩层崩塌形成的各种景观.如高达36米,骤见顿觉惊心动魄的"断桥深渊";险要的地下峡谷,岩石嵯峨,空悬绝壁的"天险腊子口";深不可测的喀斯特地下深潭;险要难行的"吹风坳";发出雷鸣般吼声,水势汹涌,如万马奔腾的地下河急流;买卖街右侧"花果山"、"二龙戏珠"、"鲤鱼跳龙门"等石景.神仙洞的景观中,大的似擎天石柱,小的如毛发状的漫枝钟乳石,有倒垂悬桂,有挺拔矗立,有盘旋上升的叶片状,有小巧别致的晶簇状,有玉石般洁白的石幔和石瀑,有如绢似锦的高大帷幕,有茫茫苍苍的"雪山松海",有丛生争艳的石花和石葡萄,有三旋式石花,有内红外白的石蛋等等。
洞穴中如此众多的堆积物,从科学上分析,主要是由于地下水的化学作用、岩石的崩塌和地下河的机械堆积等而形成的.天空的雨水降落到地面后,不断地从石灰岩的裂缝中向地下渗流,在地面部位多溶解为土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而有机酸等变成带酸性的地下水,进入岩石的内部后逐渐溶解石灰岩,使地下水饱含碳酸钙.下渗过程中进入洞穴后,从洞顶和洞壁中渗流出来.由于环境的改变,引起渗流水的温度、压力和浓度的变化,使碳酸钙沉淀出来.并且可以根据水流的性质,形成不同形状和特性的沉积物.例如从洞顶呈滴水形式下滴的沉积物,主要是钟乳石、石笋和石柱.同时因其来水量不同,可以成为高大粗硕的柱状体,也可以形成密密麻麻的须状细小钟乳石.由滴水生成的景物,大部分成同心圆状,层层包裹,由圆心向外,形成放射状结晶,可以形成玛瑙晕纹,其主要成分为方解石.如果洞顶的渗流量较大时,成片状股状沿洞顶壁洞壁顺流而下,那样就形成景体较大的石帘、石幔、石帷幕、石瀑以及在洞床内的石梯田.各种景物还可以因水流下流时溅起的水珠沉淀出各种附着物,如石葡萄、石花、石榴和石毛等.凡是景观景物很多的大厅或洞穴内,其水汽是十分多的,有的相对湿度可达100%,这种过饱和的水滴,形成一种雾体,有的极细的水珠可以细小到为一滴水的千万分之一,这样的水珠变成一种气溶胶状态.气溶胶体和雾滴就依附在其他景物上,久而久之,慢慢地生长,可以将景物装扮得格外妖烧.如很细小的石毛、石刺、石树枝、石花与卷曲石.这种细小的附着体质地一般是非常纯的,多呈碳酸钙本色,洁白如玉,或晶莹剔透.但如果含有微量铁质,则呈现出血红色和肉红色;含铁锰质,为黑漆色;含亚铁和铜盐,变为浅蓝色.色彩灿烂缤纷,极为美观.更有甚者,在洁净的滴水形成的钟乳石的四周,有时出现毛细管状的晶明透亮的管子,这种小管不受地心引力的影响,而且沿着不同方向发展,有的呈树枝分杈,有的为"S"形、发髻形.附着于钟乳石上的卷曲石中,就有这样成因生成的.目前研究的结果表明,洞穴内有一种乳白色的、含有或不含有水分的粉末状或乳状沉积物,称月奶石,是由于细菌参予作用的结果.一般说来,月奶石在北 方多是不含水的,南方含水分较多。
无论对神仙洞还是对其他洞穴.很多研究者和观赏者都会谈到洞穴和景物的年龄究竟有多大,是什么时代形成的,离开现在有多久了.确定洞穴的年龄比较困难,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种仪器能测量出洞穴生成的时间,但对景物生成年龄的测量则已经有多种科学分析方法.一般常用的测量方法有14C、铀系法、古地磁方法和电子顺磁共振方法.如果估计景物的年龄在6~7 万年前以来生成的,可采用14C 方法,其精确程度较高;测量40 万年前以来的年龄,多采用铀系法较好.目前景物测量年代都采用铀系法,古地磁法测量景物应用得较少,而电子顺磁共振方法的应用则愈来愈广泛.如独山神仙洞系统中,最高的碉堡洞流石生成时间已有30 多万年了,穿洞中的石笋最早已有41 万年,最晚也有8 万年时间了.神仙洞干洞内的石笋最早者为27万年,晚者为15 万年,而有水洞穴的钟乳石却不到1 万年.从中不难看到,高层洞穴形成的时间较旱些,其中景物的年龄也要大些,较底层或者本身就是地下河的洞穴,其生成时间要晚些.但从景物的色彩、游程和游览方式来看,一般低位洞穴的景物色泽鲜艳,活力较大,旅程也较长,而且具有泛舟其中,水陆兼游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