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中国旅游必读 < 旅游宝典 < 首页 :当前 
珍稀动物观赏-哺乳类
来源:新编中国旅游必读 类别:旅游指南

(一)金丝猴.灵长目猴科,古称狖、狨、金狨等,我国特产珍稀动物.其全身披浓厚的金灰色或金黄色长毛,长度达20 厘米.头圆而长,嘴巴突出,脸庞蓝色,纯朴温柔,鼻孔朝天,故有"仰鼻猴"之称.性机敏活泼,能攀善跳,面部表情丰富,逗人喜爱.群居生活于川、陕、滇、黔、鄂海拔1500~3000米的针阔叶混交林中,以树叶,野果和嫩芽为食. 1870年法国传教士大卫在四川宝兴首次捕获并运送回国,经鉴定为一新种而轰动学术界.我国有三个亚种,即川金丝猴,滇金丝猴和黔金丝猴,其中后两者更为珍稀,只有百余只,毛色由北往南逐渐变深。

(二)大熊猫.食肉目熊猫科,古称貔和貘,我国特产珍稀动物.数十万年前曾广布于我国东部和缅甸.第四纪冰期后,许多动物相继灭绝,大熊猫却孑遗至今,故有"活化石"之称.大熊猫繁殖率低,其食物箭竹周期性的开花,导致其常有饥饿之虞,故大熊猫数量稀少,总数仅约千只.其分布区已萎缩至青藏高原东部川、陕、甘等彼此分隔的块状区域.1869年,西方人第一次见到大熊猫.1936年第一只大熊猫在上海短暂展出后运至美国,轰动整个欧洲和北美.1963年我国建立了第一批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同年,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大熊猫繁殖成功.大熊猫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曾多次作为友谊使者访问各国,其形象被作为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的会徽。

(三)虎.食肉目猫科,亚洲最大的食肉兽.分布于温带至亚热带的山地疏林草丛中,以大中型食草动物为食.虎曾被视作害兽而滥遭捕杀,其数量已很稀少.我国有三个虎亚种.东北虎体形最大,重400 公斤,毛色较淡.野生东北虎总数约300 只,有一半分布于黑龙江,吉林两省,另一半在俄罗斯;华南虎体形较小,毛色深,最重不超过190 公斤,为我国特有,分布于湘、赣、闽、粤等地,野生华南虎不超过40 只,濒临灭绝,在动物园内尚有40 只.盂加拉虎偏于云南一隅,数量也很少。

(四)亚洲象.长鼻目象科.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大的陆生动物.体型较非洲象小,肩高一般超过2.5米,体重4~5 吨.群居生活,主食植物嫩枝叶、果实和青草等,每天食物量约200~300 公斤,为觅食,需经常迁移.平均寿命50~60年.性情温和而聪明,能修路、开荒种地,搬运重大物件和驮人过河,且可学会各种杂技,在古代黄河流域曾是普通的役用动物,甲骨文已有记载.今亚洲象仅生活于滇南辱带丛林中,被当地少数民族视为吉样的象征。

(五)野马.奇蹄目马科,家马祖先之一.性凶悍,体长约2米,肩高1.4米,头长颈短,蹄小腿短,口阔而圆,无垂于额部两眼间的一簇长毛,鬃短而直,圭身披长毛.野马产于新疆准噶尔盆地和蒙古的干旱荒漠草原地带,故又称准噶尔野马或蒙古野马. 1985年统计世界各地有野马608 匹,均为当年准噶尔野马的第8~9 代后裔.在我国野马的分布区也已萎缩,至1971年,猎人只能看到单匹的野马.据80年代初的考察,野马濒临灭绝.1985年8 月我国从前民主德国和英国引进11 匹野马,放归其原产地,以期重建野马的自然种群。

(六)野骆驼.偶蹄目骆驼科.典型的沙漠动物,脚下有厚实的肉垫适于在松软炎热的沙地上跋涉;眼为重睑,有长睫毛,用以防风沙保护眼睛;鼻孔有活动瓣膜,需要时可以关闭鼻孔,阻挡沙子进入肺部;脊背上两个脂肪肉瘤能储存能量充饥;嗅觉灵敏,可以嗅出1500米外水源地的潮气.野骆驼极耐旱,身体出汗少,保水能力强,血液也有抗脱水的特殊功能,故可十多天不饮水.分布于新疆、内蒙古、甘肃和青海等地,罗布泊地区是新疆野骆驼的主要分布区,计有1000 头左右.家骆驼由野骆驼长期驯化而来,能负重致远,故有"沙漠之舟"的美称。

(七)麋鹿.偶蹄目鹿科,我国特产动物.因其角似鹿非鹿、头似马非马、身似驴非驴、蹄似牛非牛,故名"四不象".麋鹿数十万年前广布于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也多有其化石出土.在清中叶以后仍饲养120 余头.1900年八国联军入京导致麋鹿在我国的绝迹,仅有部分流落欧洲.后英国贝福特公爵十一世鉴于麋鹿的濒临绝境,自1894年至1901年间,出高价将流落在欧洲的麋鹿收集起来,共18 头,放养于乌邦寺,终使麋鹿免遭灭顶之灾.今日世界各地的500 余头麋鹿皆为乌邦寺18 头麋鹿的后代. 1956年后,北京动物园和上海动物园相继有麋鹿回归展出.为重建麋鹿在我国的自然种群,1986年后,乌邦寺再次赠送59 头麋鹿给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和江苏大丰自然保护区,以期麋鹿在其故乡自然生存、繁育后代。

(八)野牦牛.偶蹄目牛科.叫声似猪,身体黑褐色,成牛肩高可达1.8米,体重1000 公斤;体毛特长,颈胸处的毛长达50 厘米,浓厚的体毛有助于保持体温并能在冰雪中歇卧.其肺活量特大,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高,适于高原低压缺氧条件下生活.性格温和,耐粗食,饮冰水,卧积雪,耐寒耐饥,性好群居.野牦牛特产于青藏高原海拔3000~6000米的高寒地带,在低海拔地区易死亡.现其数量不足万头.家牦牛由野牦牛长期驯化而成,过去曾是青藏高原的主要运输工具,故有"高原之舟"的美誉。

下一页:生物旅游地-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