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耳聋是个严重问题,如果孩子从小就丧失听力,那就无法学会说话,必将成为聋哑儿童。这不仅对孩子将来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幸,而且还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为了预防聋哑的发生 (因为哑是由于耳聋听不到声音,无法学习说话而造成的,据对聋哑人的发音器官调查,几乎100%是正常的) ,必须研究造成小儿耳聋的原因,致聋的原因固然很多,大体上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
一、先天性耳聋胚胎期内耳发育不全,常常发生在胚胎三个月时候,这时如果受到某些因素干扰,即可造成先天性耳聋。妇女孕期感染风疹,新生儿就有可能造成先天性耳聋。梅毒螺旋体可穿过胎盘,侵犯胎儿听觉器官致聋,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比如妊娠期使用毒性药物,如链毒素、卡那霉素等,也会造成耳聋。尤其是肾功能差的患者更易发生。另外,孕妇受伤,如酒精中毒,腹部放射线照射,时间较长的全身麻醉等,可影响胎儿听觉发育,严重的营养不良也可影响到胎儿的听力发育。
二、后天性耳聋原因很多,产期中新生儿窒息,产后所引起的颅脑外伤和伴有内耳出血或缺氧等,均可造成耳聋,还有伴有高热的病毒或细菌感染,如伤寒、麻疹、猩红热、脑膜炎、天花、水痘、腮腺炎等,都可造成后天性耳聋。
这里特别提出的药物中毒性耳聋,是由于临床上使用不当,如链毒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等氨基甙类抗生素,而损伤内耳感受器,引起中毒性耳聋,使已经会说话的小儿致聋后,很快丧失语言能力 (3 岁内,一般数周后即丧失语言能力;6 岁内6 个月后语言能力即很差,只能说少数单词) ,成为聋哑者。药物性耳聋的治疗较困难,但并非不治之症,因为小儿的代谢活跃,恢复能力强,比成人药物性耳聋容易恢复,关键是早发现及时治疗。
药物性耳聋早期信号,只要父母留心观察,是可以发现的,如患儿使用上述药物后不久 (一般二至四周) ,原已能走路的,突然步态不稳 (平衡失调) ,常常跌跤,或不愿外出玩耍,懒得走路,时常挖耳朵,对声音反应变得迟钝,喊话不理,甚至对大音响也无反应,变得沉默不爱说话,发现这些现象,及时要到医院查治。
据北京耳鼻喉科研究所报道,对小儿抗生素中毒性耳聋,采用改善神经细胞代谢,供给细胞能量和促进细胞氧化还原过程的药物疗法,效果较理想,有效率达43.6%,治愈率为15.4%。治疗方法具体如下: 一、复合维生素B片一片,每日3 次。二、维生素C100 毫克,每日3 次。三、维生素A25 万国际单位浓鱼肝油1 丸,每周2 次。婴幼儿可服滴剂。四、黄精,每日6—7克,水煎服,药渣也可服用。中药黄精具有扶正固本,补脾润肺、补中益气填髓作用,治疗中毒性耳聋有一定效果。五、三磷酸腺苷肌庄,每次20 毫克,每日1 次。连续2—3 周后改为每日1 次,维持1—2 月。同时加服维生素B1,每次10 毫克,每日3 次,以增强三磷酸腺苷的疗效。(寿椿)
· 下页:电子游戏机与儿童高血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