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佛家哲学 < 中华传统文化 :般若人生网
佛家伦理-人与自然的和谐
来源: 作者: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佛家伦理也十分看重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佛家强调清修,不仅仅是体现在教义和戒律方面的克己自持,而且,佛家寺院大多都是修建在清幽僻静的山林之中。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佛家是很讲究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这一点,在佛家的伦理思想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佛家伦理的慈悲利他观念、克己观念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建构,在化解人与自然的矛盾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工业文明以来,技术以排山倒海的力量推动着历史的发展,技术至上论和技术乌托邦已经充斥在现代文明社会的方方面面,技术带来的生态问题已成为全球问题。在这样一个时代,对每一个人而言,其行为必须考虑到它的后果,人类的活动必须保证不会破坏地球上人的生命的未来。也就是说,人类再也不能将其他生命简单地对象化了。佛家慈悲利他观念本着慈爱众生、悲悯众生的精神,要求信众将自己的解脱与众生的解脱联系起来;克己观念则告诉人们要克制自己的欲望和行为;控制自己对外在物欲的追求;从而摆脱生死轮回的痛苦与烦恼。可见;中国佛家伦理文化中的慈悲利他观念、克己观念;能够使广大民众产生“敬畏生命”之感;这对于化解当前的生态矛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具有积极意义。

此外,佛家教义中也有“依正不二”的原理,所谓“依正”就是“依报”和“正报”,依报是生命依存的环境,正报是生命主体,环境和生命主体相互依存,二者没有主次之分,人与自然之间如同交织在一张“生命之网”中,生命主体与环境是“一体不二”的。据生态学家们研究,假如全球的动物死亡半数,人类必然跟着死亡;如果植物死去或砍伐掉三分之一,人类将发狂致死。足见人类对自然生态的仰赖之深!因此,人类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证其自身的发展。无情有性,珍爱自然。基于缘起论基础上的平等思想,是佛家生态观重要理论基础。佛家的平等是一种宽泛的平等,不仅众生平等,众生与佛也是平等的。原因是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佛是觉悟了的众生,众生是未觉悟的佛,甚至“一阐提人”(善根断尽的人)也可成佛。从佛性平等的角度讲,众生甚至与无情之物也是平等的。中国佛家天台宗就宣扬“无情有性”,禅宗更是强调:“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山川草木悉有佛性,黄花翠竹皆是真如,无情的草木、山川大地与有情的众生是平等的,因此,人类应当重视其生存的自然环境,敬畏自然,关爱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否则就要受到自然界的报复。

尊重生命,珍惜生命。佛家的生命观对当代生物保护运动颇有启迪。正因为一切生命平等,佛家主张关爱生命、尊重生命,提倡善待一切生灵,戒杀,放生,素食。不杀生,被列为佛家戒律之首,除了指不杀人之外,还包括戒杀所有有生命的动物。佛家讲生命轮回,一切众生曾互为亲属。佛家伦理认为:“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培养人类的慈悲情怀,使一部分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另一方面有利于稀有动物的保护,维护生态平衡。佛家戒杀教义对于那些胆大妄为者也有一定的威慑作用。譬如,佛家伦理指出:“诸罪当中,杀罪最重;诸功德中,不杀第一。”不论直接或间接杀生,佛家都认为杀生者死后将坠入畜生、地狱、饿鬼等三恶道,即便生于人间,也会多病、短命。佛家的生态伦理思想,归根到底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彻底否定。这种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解释,体现了尊重生命、保护环境的精神,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思想资源,必将在推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冯兵)

下页:佛家伦理 自利与利他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