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显,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历经千辛万苦前往海外求取真经的高僧。他在当时从长安城出发,经过了20多个国家,历经艰难险阻,最终经过西域到达天竺,一共花费了14年的时间。
东晋僧人、旅行家。俗姓龚,平阳郡武阳(今山西襄丘)人。3岁时,父母送其至寺院出家。20岁受大戒。因慨叹佛家传入中国200余年,经、论传译失真,律藏残缺,从而矢志寻求。东晋隆安三年(399,一说隆安四年),他以65岁的高龄,偕同学慧景、道整、慧应、慧嵬四人自长安出发,到张掖后又会同智严、慧简、僧绍、宝云、僧景等共11人,经河西走廊,出玉门关,渡流沙,于401年到达和阗,复从和阗越葱岭入北印度境内,南向渡新头河(印度河),经乌苌国、犍陀罗卫、泰义尸罗到弗楼沙(今白沙瓦)。此时宝云等三人已返国,慧应病故,慧景冻死,只剩下法显和道整两人。他们再向南行到跋那国,渡新头河,进入中印度的摩头罗国。法显在印度游历了僧伽施、舍卫城、毗舍离、巴连弗邑、那烂陀、菩提伽耶、贝纳勒斯等佛家胜地和历史名城,于东晋义熙元年(405)又返回巴连弗邑,在摩诃衍僧寺住了三年,学习梵语和抄写经律,计得《摩诃僧祇部律》、《萨婆多部钞律》(约七千偈)、《杂阿毗昙心论》(约六千偈)、《方等般泥洹经》(约五千偈)及《摩诃僧祇阿毗昙》等梵本。此时道整不想回国,法显则继续南行,到达东印度的多摩梨帝国(今加尔各答),继续学习、抄经和画像。义熙五年又从多摩梨帝渡海到师子国(今斯里兰卡)。两年中,求得《弥沙塞律》、《杂阿含经》和《杂藏经》等梵本,均为汉土所未有。后附商舶回国,在海上飘流了90天才达耶婆提国(今印度尼西亚爪哇)。5个月后,继续乘商船拟经广州返长安,但中途遇大风,飘流17日至青州牢山(今山东青岛崂山)。义熙九年,由彭城(今江苏徐州)到建康(今江苏南京),值印僧佛陀跋陀罗亦由江陵至此,二人遂共同译出《摩诃僧祇律》40卷、《大般泥洹经》6卷、《僧祇比丘戒本》1卷、《僧祇尼戒本》1卷等。所译僧祇律在北方盛行,所得《杂阿含经》其后亦由求那跋陀罗译出。建康译事结束后,转往荆州辛寺,并于此入寂。
法显以高年立志西行求法,前后约经15年,游历30余国,往返途中,历尽艰险。70岁后方学梵书、梵语,在印度搜集、抄写了数百万字的佛家经典并进行翻译,对佛学的传播和研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携归的《方等般泥洹经》,开后来义学一派。其游记《佛国记》(即《高僧法显传》)对研究当时的中外交通和中亚、南亚诸国的历史、宗教、地理、文化、社会情况都有很大价值,目前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郭元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