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婚姻家庭 < 生活点滴 < 般若人生网:当前
献给孩子们的六件礼物
来源: 作者:陈智毅、柳夕良

从儿童时代看出成人,犹如从清晨看出一日。——密尔顿

当今世界风云多变。人类,尤其是青少年,该怎样生活和工作呢?他们如何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而又不致误入歧途或显得无能为力呢?怎样才能使孩子们健康成长呢?这是每一位父母所关心的。罗丝·斯坦福·皮尔女士提出了孩子所要具备的六大品质。她说:“假如我再度作为一位年轻的母亲,我就会把这六大品质作为礼物,奉献给正在思索和追求的孩子们。”

自信心

从蒙昧与幻想中走来的孩子,面对着五彩缤纷、光怪陆离的世界,会感到新鲜好奇,也会感到手足无措,还会茫然、失望,重新升起对童年天真的向往。这时候,他们最需要的就是自信心。

具有自信心也就是要充满胜利与成功的信念,勇敢地按照自己的观念、原则和世界观去行动。父母应该鼓励自己的孩子相信自己,仔细发掘孩子的天赋之所在,然后加以耐心的引导,让孩子具有足以使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的本领。

记住一位诗人的话:“不要惧怕,孩子,你的父亲曾经战胜过它!”

热情

美国十九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和散文家爱默生有句名言:“没有热情便无大成。”这是因为,失去热情或没有足够的热情,就会缺少一种不可战胜的力量。人的热情往往是脆弱的,会由于嘲笑,奚落和失败而受挫以至丧失,需要倍加爱护。

皮尔女士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有人送给我儿子约翰一本夹满战争中搜集到的邮票的书。有一天,他回到家,边摆弄着邮票边挥动着小拳头。我们都莫名其妙。他爸爸问道:‘你究竟在干什么?’小约翰捶打着一张邮票,大叫‘我在为胜利而战!’对于孩子这种无知而又有趣的举动,我和丈夫都很注意,没去笑话他。因为我们知道,决不能刺伤他天真无邪的心。”

同情

中国有句古话: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作为父亲和母亲,要培养孩子对一草一木、小猫小狗的同情心,在家庭中形成一种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的气氛,让孩子们在幼小的心灵中就萌发同情火花。让我们来听听十九世纪德国伟大诗人海涅的歌吧:

……

那花园里开满了红花,

月亮在放射光辉,

玉莲花在那儿等待,

在等她的小妹妹。

紫罗兰微笑地耳语,

仰望着明亮的星星,

玫瑰花悄悄吐露着她甜蜜的心情;

那温柔而可爱的羚羊,

跳过来细心倾听;

远处那圣河的波涛,

发出了喧嚣声。

……

这委婉动听、诗情隽永的歌,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多么美丽的图画,向我们奏出了多么悦耳的小夜曲。告诉你的孩子们,去爱那“红花”、那“月亮”、那“星星”、那“羚羊”……那么,以后他们就会去爱人、爱人类。

尊重

它包括两个方面:尊重他人和尊重自己。我们应该看到,生活中许多有价值的东西正是通过我们的尊重而得以保持的。不正是由于对法律缺乏尊重而导致犯罪吗?不正是由于对自然生态的保护不予重视而造成了环境污染吗?不正是由于忽视了质量而生产出次品吗?也不正是缺乏对真实尊重而使谬误流传吗?由此可见,尊重是何等重要。

母亲们应该用温柔的劝导来教育孩子们懂得:不尊重别人的人就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幽默感

今日世界正如专家和学者们描绘的那样,变化万端,日新月异,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初出茅庐的孩子,都要正视激烈的竞争和迅猛的变化。对于经验丰富的父母来说,也许能“临危不惧”、“左右逢源”;然而,对于孩子,便会遭遇困难、经历坎坷和受到挫折。这时候,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幽默感。

遭受打击和挫折后,能不灰心丧气、淡然处之、保持愉快与诙谐,确实难得。它会“医治”心灰意冷,让孩子们尽快忘记不悦与烦恼,重新鼓起对生活与事业的勇气。

“天道谁无烦恼,风来浪也白头。”有了一种开朗、幽默的品质,就能不因失败而一蹶不振。

希望

人生的道路上,最大的障碍莫过于失去希望。在欧洲,70年代15~24岁的青年因丧失希望后自杀的人数,比50年代增长了2倍,占整个青年死亡人数的1/3。可见具有希望是多么重要。

一个家庭,一旦为悲观、惧怕和忧郁所笼罩,孩子们先天的乐观就会荡然无存。因此,父母亲应该首先抱有希望,使孩子们明白“黎明前总是最黑暗”的这个道理,从而让他们争取进步,努力前进,直至胜利。

千万不要忘记:当失败或挫折的黑夜来临后,要让孩子们看到东方希望的曙光!

 
下页:消除第三者插足的内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