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哈市某区心理教师袁华(化名)的自杀则从一个极端的角度给教师心理健康亮起了红灯。近日,记者来到袁华所在的学校,尽管事发已经很长时间了,但是人们对袁华的死亡依然议论纷纷,有着不同的版本。一种说法是,袁华在学校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许多,本应在竞选中当上教导主任,可是校长没有选择他,导致他心里崩溃,从他姐姐家居住的6楼跳下自杀身亡。而按照袁华姐姐的说法是,袁华是因为举报校长有经济问题,被校长无数次迫害,走投无路才跳楼的。
据了解,事发前,袁华是学校的政治老师也是心理教师,还是团委书记,是该区唯一的省内一级教师,曾先后十多次荣获先进教师等荣誉称号,而且获得了心理健康指导教师结业证书。除正常的教学工作外,他还要组织各种活动,工作压力很大。对于袁华的死因,校方及上级主管部门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据其家人介绍,袁华因为睡眠不好,曾经多次到医院就医,但睡眠状况还是没有改善。每次看完病之后,他还是强迫自己去上班。在自杀前两天,袁华走到学校门口,突然感到双腿哆嗦,不敢进校门,家人赶紧把他接回家。
袁华的姐姐说,袁华死前一个多月,几乎天天给她打电话,刚开始对学校的人事安排不理解,后来说校长经常以“下岗”威胁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我弟弟举报校长有经济问题,遭到校长的打击报复,在我弟弟临死前一天,他还带人到我弟弟家威胁我弟弟。”据袁华的姐姐介绍,她已经将校长的问题向当地纪检部门进行了举报,目前,当地检察机关已经立案侦查。
采访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师对记者说:“作为已获得心理健康指导教师证书的袁华,即使真的是因为举报校长有经济问题遭到打击迫害,他也应该最大限度地调整自己的心态,不应该以这种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而不论何种原因,作为心理教师的袁华未能摆脱心狱的折磨,走上不归路,令人扼腕,也从一个极端的角度,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亮起了红灯。
近日,记者采访了部分哈市教师。
哈市某中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说,面对升学率,教师几乎每天都疲于奔命,没有休息日。每天6时多起床,到教室监督学生晨读,然后上课;晚上即使不讲课,也要到自习室辅导学生功课,有时一直要等到午夜才能回家睡觉, 第二天又得早起。有时还得挑灯夜战,批改几个班级的上百本作业,经常熬到半夜一两点钟,搞得头晕眼花。
另一位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她今年45岁了,还在一线授课,婆婆有病在她家里,每天她不仅要为全家人做饭,洗洗涮涮,还要侍候婆婆,空闲时还要辅导上初中的女儿,再加上繁重的工作,有时她真觉得快支持不住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教师还因为在学校人际关系处理得不好,而使自己处于更加尴尬的境地,心理压力更大。
哈尔滨希望青少年心理救援中心主任张大生说,压力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体制正进行着全面改革,诸如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等,每位教师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一些心理比较脆弱的教师则往往因压力过大而导致心理危机;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常常超负荷。教师扮演的是为人师表的角色,教师不得不因此掩盖自己的喜怒哀乐,要同时面对家长望子成龙和学校以升学率论英雄,长此以往势必会使教师心理不堪重负。再加上有的学校教师的工作环境不是很好,多个人在一个大教室里备课……诸多原因使老师变得脆弱、敏感、多虑、易怒,老是担心教不好课程,担心教学质量上不去……
对于中小学教师心理有障碍这一现象,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吴云教授认为,各学校要努力为教师营造和谐的环境,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心理测验与调查,对教师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活动,尽量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同时,教师职业面向社会全面放开后,对教师资格认证时应把心理健康作为中小学教师任职资格的条件之一。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潘显华认为,化解教师承担的心理压力,必须建立相应的心理干预机制。在外部通过制度的调整,降低教师的压力之外,要健全教师心理教育机制。要建立教师心理状况定期检查和心理素质测查制度,让教师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为调整自己的心态提供依据;要为教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让教师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使他们能够有效地进行自我调适;设立心理咨询点为教师服务。
据了解,目前,哈市教育部门要求每个学校要配备一名心理教师,“力争大批地培训,更多的心理教师,使他们不仅成为化解学生心结的良师,也要成为化解教师心结的益友。”哈市教育局一位相关负责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