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心理健康 < 生活点滴 < 般若人生网:当前
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标准
来源: 作者:古越

青春期,是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时期。在青春期,生理上有许多变化,如出现第二性征,身高体重迅速增加,女孩有月经,男孩有梦遗。在青春期,心理上也有许多变化,如情绪容易波动,爱慕异性,兴趣易转移等。

生理健康的标准是很明确的,例如一个学生的身高、体重与年龄相符,视力、听力良好,心肺正常,肝脾不大……,我们可以说他的身体是健康的。但是,看一个青少年的心理是否健康,以什么为标准呢?可以归纳为以下几项。

1.与别人相似

人与人之间都彼此相似,虽然并非绝对相同,其间也存在着差异,但这些差异是有一定限度的。生理上是这样,心理上亦如此。譬如说,当听到“月亮”这个词时,有的人联想到“太阳”,有的人联想到“星星”,有的人联想到“黑夜”,这都是正常的反应。如果有个人从“月亮”而联想到“死亡”,就显然与众不同,使旁人难以理解。这种情况出现多了,就应注意他的心理状态是否正常。推而广之,如果一个人的想法、言语、举止、嗜好、服饰等,与别人相差太大,则他的心理可能不够健康。

2.与年岁相符

我们说“与别人相似”,有个附带条件,是与自己年龄相仿的人比较。人的行为是随着身心的发育而变化的。各种年龄的人,在想法、兴趣、行为上都有不同。儿童有儿童的兴趣,老人有老人的爱好。青少年喜欢争逐的事物,在老年人看来也许会觉得毫无意思。在青春期的年龄,应该是精力充沛,活跃好动,有“初生之犊不畏虎”的勇气。而那些被人们誉为“少年老成”的学生,从心理卫生的角度来看,实际上是不大健康的。

3.善于与人相处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都是社会的一个成员。一个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在青春期,社交范围扩大,因而,善于与人相处,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想学会与人友好相处,就要经常与人交往。在交往中,互相取长补短,培养互助合作精神,丰富群体生活经验,锻炼适应他人的能力。在青春期,还应鼓励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

4.乐观进取

情绪愉快表示心理健康,正象脉搏正常表示身体健康一样。乐观的人,对任何事物都积极进取,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畏惧;即使遇到不幸的事情,也能很快地重新适应,而不会长期沉陷于忧愁苦闷之中。相反,多愁善感、情绪经常忧郁的人,心理上是不健康的。而且,情绪愈低,心理不健康的程度也愈重。

5.适度的反应

每个人对事物的反应,速度与程度都不相同。有的人反应敏捷,有的人反应缓慢。但是,这些差别不能太大。反应敏捷,并不是反应过度;反应缓慢,也不是反应迟钝,更不是没有反应。如果有人的反应偏于极端,他的心理就不健康。例如一个女同学突然听到雷声,吓了一跳,这是正常的反应;但若她大惊失色,哭喊起来,就属于反应过度,说明她的情绪不稳定。学生因考试失败而一时不悦,是正常的现象;但若他为此而几天不吃饭,甚至有轻生的意念,就可能是心理不健康的。当然,对考试失败无动于衷的学生,心理也未必健康。

6.面对现实

心理健康的人,都能面对现实,都能认识环境、把握环境、创造环境。遇到困难,他们总是勇于承认现实,找出问题所在,设法解决。相反,心理不健康的人,由于不能适应环境,往往采取逃避现实的方法。他们在遇到困难时,或者装作不见,象鸵鸟把头埋在沙里躲避敌人那样;或者做白日梦,从想象的世界中寻求满足。当然,这些“方法”都是不切实际的,只能达到自我欺骗的效果,久而久之,还会发展成病态。

7.思维合乎逻辑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按部就班,有条不紊,专心致志,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而不是三心二意,有头无尾。他们的思维合乎逻辑,说话条理分明;而不是东拉西扯,随说随忘。

 
下页:嫉妒——爱情的危险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