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10 多年的探测,有了初步结果,“中微子被逮住了”的消息不胫而走,立即轰动了全世界.天文学家们为抓获了直接从太阳核心部分来的物质而兴高采烈,并寄予很大希望.可是,好景不长,戴维斯等很快发现,实验结果与理论推算不符合.原本希望每天能捕捉到1.1 个中微子,实际情况却有很大出人.1973 年的实测结果是每5 天“捉”到1 个中微子,有时候则是接连好几大1 个中微子的影子都不见.1978 年得出的结果是,平均2.3 天得到1 个中微子.大体说来,中微子的探测值只是理论值的1/3,两者相差颇多。
其余的中微子哪里去了呢?
戴维斯及其合作者对陷阱和实验步骤的全过程作了反复的推敲和考察,认为容器、溶液和整个实验工作是无可指责的.这意味着中微子理论确实出现了“危机”,这就是直到现在仍使科学家头痛的中微子“失踪”案.奇怪,太阳中微子哪里去了呢?
人们因此而受到启发,认为中微子的失踪至少反映出三个方面的问题:
(1)也许我们对于太阳内部构造,处于特殊状态下的物质性质,了解得太少了,甚至有严重缺陷和错误,应该重新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建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理论模型。
(2)也许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热核反应的理论有问题,尤其是在太阳内部的具体条件下,中微子的产生理论和机制可能都有误,需要重新考虑,也许就根本没有产生出那么多中微子。
(3)对中微子本性的了解,对中微子在从太阳到地球的过程中某些性质是否会改变等,在认识上也许都还存在不少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