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天文大发现 < 休闲文摘 < 首页 :当前 
“客星见于房”
来源:生活百科全书 专题:

有些星原来很暗弱,多数是人目所看不见的.但是在某个时候它的亮度突然增强几千到几百万倍(叫做新星),有的增强到一亿到几亿倍(叫做超新星),以后慢慢减弱,在几年或十几年后才恢复原来亮度,好像是在星空作客似的,因此给予“客星”的名字.在我国古代,彗星也偶尔列为客星;但是对“客星”记录进行分析整理之后,凡称“客星”的,绝大多数是指新星和超新星。

我国殷代甲骨文中,就有新星的记载.见于典籍的系统记录是从汉代才开始的.《汉书·天文志》中就有: “元光元年六月,客星见于房.”房就是二十八宿里面的房宿,相当于现在天蝎星座的头部.汉武帝元光元年是公元前134 年,这是中外历史上都有记录的第一颗新星.但是西洋没有记载月日,也没有注明方位,远不如《汉书》详细.在上世纪,法国的比奥编《新星汇编》,就把《汉书》这颗新星列为第一颗。

自殷代到公元1700 年为止,我国共记录了大约90 颗新星和超新星.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宋仁宗至和元年(公元1054 年)出现在金牛座ζ星(天关星)附近的超新星,两年以后(嘉祐元年,公元1056 年)变暗.《宋会要》这部史书中就这样写着: “嘉祐元年三月,司天监言客星没,客去之兆也.初,至和元年五月,晨出东方,守天关,昼见如太白,芒角四出,色赤白,凡见二十三日.”

18 世纪末,有人通过望远镜观测,在天关星附近,发现一块外形像螃蟹的星云,取名叫蟹状星云.1921 年发现这星云在不断向外膨胀,根据膨胀速度可以反向推算出,这个星云物质大约是在900 年前形成的,是超新星爆发的产物.这星云既有光学脉冲,也有射电脉冲.同时又发射X 射线和γ射线.这些辐射都有一个周期极短(大约是千分之三十三秒)的稳定脉冲.对这现象进行多方面研究之后,人们普遍认为: 它的来源就是过去理论上所预言的一种超新星爆发后的残留核心,也就是中子星.这已经是恒星演化到晚期的阶段了.这颗超新星就是我国《宋会要》所记载的公元1054 年的“客星”。

明穆宗隆庆六年(公元1572 年)出现在仙后座的超新星,最亮的时候在当时的中午肉眼都可以看见.《明实录》载有: “隆庆六年十月初三日丙辰,客星见东北方,如弹丸,……历十九日壬申夜,其星赤黄色,大如盏,光芒四出,……十月以来,客星当日而见.”我国的记录,比当时丹麦天文学家第谷还早发现3 天,而且多观测了约两个月。

至于明神宗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 年)的超新星,出现的时候亮度不比金星逊色.《明史·天文志》记载: “万历……三十二年九月乙丑,尾分有星如弹丸,色赤黄,见西南方,至十月而隐;十二月辛酉,转出东南方,仍尾分.明年二月渐暗,八月丁卯始灭.”

现代由于射电天文学的飞跃发展,世界上有关学者都以极大兴趣研究我国古代的新星和超新星记录,他们的目的在于寻找银河系里射电源和超新星的对应关系.我国天文工作者在50 年代以后,先后把我国古代新星记录整理发表,在国际上获得好评.其中分析我国古代12 个超新星记录中,有八九个对应于射电源.这应该看成是我国古代在恒星观测上的一项重大成就,同时也是对现代天文学问题的探索的一项卓越贡献。

岁月推移,天象更迭.我们祖先辛勤劳动,留下宝贵的天象记录,无一不反映出先人孜孜不倦、勤于观测的严谨态度,无一不闪烁着我们民族智慧的光辉.这些,是我国古代丰富的文化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观测唯勤,探微唯精;前人记实,后人求真.在今后更深刻的认识宇宙、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我国古代天象记录将起到应有的作用。

下页:木星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