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深宫实录 < 休闲文摘 < 首页 :当前 
六、元宫城——隆福宫——兴圣宫
来源:生活百科全书 专题:

气吞欧亚的蒙古帝国,最终选中了燕京作为首都,定名为大都.燕京作为帝王之都,这不是第一次,在蒙古军队打败金人之前,燕京已是全国的首府.战争中,金国的宫室变成废墟,蒙古帝国重又兴建本朝的宫室.经二十余年的兴建,元宫的规制与华美又胜于金代一等。

元代的皇宫以太液池为中心,分三个部分,即大内、隆福宫和兴圣宫.大内是正式的宫城,宫城呈长方形,长有六、七里,周廻二十里,四隅各有一个角楼.宫城的正门为崇天门,自中南海引出的水渠从崇天门前流过.宫的正殿为大明殿,是举行重大节庆、大朝会的场所.殿内设皇帝与皇后的宝座,元代制度规定,帝、后并坐临朝,大明殿后有寝殿,作为皇帝休息或暂时居住之所.大明殿是整个宫殿中规制最大的一座,装修也最华丽.大明殿的东西分别有文思殿、紫檀殿,后有宝云殿,宝云殿两旁分设钟楼、鼓楼。

大明殿内有两样精巧的东西值得一提.一为灯漏,漏是古代计时用的器具.元宫灯漏用机械控制,上设十二个小木偶人,捧十二个时辰标志,每当时辰交替时,下一个小偶人便从小门中出来,捧着时辰牌,立于御床对面.郭守敬进献给元世祖的七宝灯漏,朝会时陈设于殿中,灯漏中的钟鼓能应时自鸣.另一样精巧的东西是机械控制的笙,笙又与一个机械控制的孔雀相连,笙一鸣则孔雀相应起舞.宴会时此笙又是乐队的首席,笙鸣则众乐齐作,笙止则众乐亦止。

以延春阁为主的后宫区,结构与前廷相似.延春阁为后宫的正殿,阁后有柱廊,柱廊后为七间寝殿.寝宫当时俗称为拿头殿.朱红镶金的窗棂,用玉板明花没纸糊窗,间缀双金花,外罩一层黄油绢幕,油浸过的纸、绢可以透光.冬天则用油皮罩在窗外.殿内遍铺红黄色的厚地毯,寝处屏幢帷幄几重,床上茵褥重叠,上盖纳失失(一种皮褥),纳失失上贴以金花,再熏以异香.后廷的东西两庑有一百七十二间,供嫔妃居住,寝殿与长庑相通.此外,后廷还分布着许多小型的殿阁。

宫城的北门叫厚载门.厚载门建有高阁,四周建旋梯,称为飞桥,舞台与飞桥连接.元顺帝最爱观看十六天魔女的舞姿,每临幸厚载门的高阁时,便命天魔舞女歌舞于旋台上,前面由吹奏乐队导引,自飞桥而升.厚载门外的市民可隐隐听见、望见那里的歌舞景象,宛若仙境。

史载元世祖忽必烈曾命令将塞外的青草植于大内丹墀之前,谓之“誓俭草”,提示子孙勿忘创业艰难,但后世君主却忽视了这些青草,忙于追金逐玉。

太液池的西部,为隆福宫和兴圣宫两个宫区.隆福宫主要供太后居住,兴圣宫主要供太后、皇后、嫔妃居住.嫔妃能够到这里来住,算是宠遇.女性在蒙古族中的地位高于汉族,皇后可与皇帝并坐临朝,后妃可单独占据一两个宫区,而不象汉族皇宫那样,后妃的住所位于遮拦密匝、无人窥视的后宫深处,不与外人相通.而元代的兴圣宫却有文士往来其间,兴圣宫内有奎章阁,选文翰才俊在奎章阁中任学士兼经筵讲官。

太液池水源自京西的玉泉山,太液池俗称海子.池中有小岛名琼华岛,该岛以玲珑石砌为山,元时称为万岁山.据说这些石头取自于宋代的艮嶽.该岛岩洞窈窅,林木郁郁,岛上建有广寒、玉虹等殿.广寒殿是元帝观景、饮宴的佳处.此殿装璜华丽,窗为朱红色,镶以金线,窗楹镂刻云龙图案,上铺一层黄金.殿内设间玉金花玲珑屏台床,四周排列金红连椅,殿中设一黑玉酒瓮,可贮酒二十余石.殿后有两个石笋,为龙首形状,太液池中的水被抽上来,又从龙嘴中喷出.殿的窗外有露台伸出,旁有一个数丈长的铁杆,上置三个金葫芦,以镇岛下的龙潭.皇帝在琼华岛凭栏四望,视野空阔,前面是瀛洲桥,太液池东西宫殿金碧流辉,回望西山云气,与高大的城阙相接,天宇显得低沉可就,人在一片清虚之中……

太液池中,皇帝与嫔妃泛舟娱乐,中秋之夜泛舟于池上更是美妙无比.元武宗时,中秋太液池上,皇帝与嫔妃乘船赏月,令宫女编为两队,左为凤队,右为鹤团,驾彩帛装饰的采菱、采莲之舟,往来如飞.武帝仰望中天一轮圆月,彩云四合,乃开宴张乐,令宫女们上前起舞,歌一曲“贺新凉”.随后又令两队宫女用水激战,宫女们在各自的船上摆开战场,交战的水柱在月光下如剑戟的寒光.最后,武帝携众女乐们在“龙归洞”歌声中归去。

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工于匠作,曾亲自设计龙舟式样.制成的龙舟,上有穿廊、暖阁、殿楼,全部用五彩金妆.舟身落在龙背上.龙舟在太液池中行进时,龙的头、眼、口、爪、尾皆动.虽然驾船的动力来自水手的篙杆,但远望金光闪跃的巨龙在水上行进,足以令当时的人叹为观止。

下页:七、明清紫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