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辞海》注为: “阴历五月初五日,民间节日.本名‘端五’”.到了唐代,因唐玄宗八月五日生,宰相宋璟为讨好皇帝,避“五”字之讳,而“午”与“五”同音,所以将“端五”正式改为“端午”.到了宋朝,朝廷追封屈原为忠烈公,并定五月五日为端午节,传谕全国纪念屈原,还让人们佩带香袋,以示屈原的品德节操如馨香溢世,流芳千古.端午又名端阳、重午、中天等.端午节是迷人的,而关于它的得名和始源,一直是个引人注目的问题,历来有所争议.大致有以下四种说法: 一、屈原说.这种说法较为古老和通行.其所依据的最早资料有二:(一)萧梁时吴均《续齐谐记》所记粽子起源的故事——“世人作粽,并带五彩丝及楝叶,皆汨罗之遗风也”;(二)北周时宗懔《荆楚岁时记》所提竞渡起源之一说——“屈原投汨罗日”为竞渡三个来源之一.因此,每到端午这天,民间有吃粽子、划龙船的习俗,传说这与纪念屈原有关.相传战国时,楚顷襄王宠信奸佞,将屈原革职放逐.秦国趁机出兵,使楚国失地千里,郢都也被秦将白起所破.屈原不忍再看到国破家亡、百姓流离颠沛的苦难,而自己又救国无门,但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便于公元前278 年抱巨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颂歌.当地百姓知道后,马上设法捞救,一直追到了洞庭湖,都没找到屈原的尸体.这时恰逢天下雨,湖上的渔舟遇雨,一齐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他们听说是打捞贤臣屈原时,又再度冒雨,争相划进了茫茫的洞庭湖中.以后,人们就荡舟江河之上,以寄哀思,后来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又传屈原殉难后,楚国百姓为纪念他,每到五月初五日,便往江里扔粽子,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不再吃屈大夫的尸身,此说相沿至今.相传屈原投汨罗江殉难的日子是五月初五日,因而人们大多把端午节看作是纪念屈原的节日.唐代文秀有《端午》诗: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它反映了端午的由来与悼念屈原有关。
二、龙节说.闻一多先生不同意上述说法,而认为端午是龙的节日.自他作出论证后,学术界大多沿用此说.在《端午考》一文中,他列出了有关典籍一百零一条记载;在《端午的历史教育》一文中,他从节日的竞渡和吃粽子都与龙有关,进而推论端午是龙的节日.他推论的根据大致可归纳为三点:(一)端午节的两个最主要的节日活动——竞渡和吃粽子都跟龙有关,竞渡用的是龙舟,而粽子投到水里又常被蛟龙所窃.(二)关于竞渡的来源,有关风土的书籍至少介绍了四种,就其中两种看,竞渡的风俗跟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特别深;而据《说苑·奉使》和《战国·赵策》,吴越百姓又有“断发文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还有用“五彩丝系臂”的习俗,这正是那以“像龙子”的“文身”习俗的遗迹。
三、恶日说.张心勤在《端午节非因屈原考》(载《齐鲁学刊》1982 年第1 期)中指出: 把端午节的主要内容说成是纪念屈原,是后世好心人附会而成,端午应起源于恶日.(一)《风俗通义》、《论衡》、《后汉书》等古书都有“不举五月子”,即不将五月所生的孩子抚养成人的内容.五月初五日,古俗忌为“恶日”.战国时齐国显贵孟尝君田文五月初五日生,其父不让家人养之,说明那时五月初五日已为俗忌.孟尝君死时屈原还活着.东晋大将王镇恶、宋徽宗等人亦有同样经历.(二)民间流传,吃粽子是祭屈原之尸,竞龙舟是拯屈原之体,挂艾蒲是招屈原之魂,其实皆不然.艾草、菖蒲都是草药,都与夏季各类疾病瘟疫孳生为灾有关,都因五月初五日这个“恶月”、“恶日”而来.粽子只是民间普通食品,龙舟竞渡是一种节日活动,最初并不固定在端午.(三)六朝以前五月初五日纪念的内容并不限屈原一人: 山西一带纪念介之推,吴楚两地纪念伍子胥和屈原,浙江绍兴、会稽一带纪念曹娥.只是后来由于屈原的冤死深为后人怀念,屈原的爱国主义为人敬仰,屈原的诗作对后世的影响,端午节的纪念内容才为屈原所独有.四、夏至说.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载《文史知识》1983年第5 期)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则主张“有文字可考的端午始源应该是夏至”.理由:(一)从端午的两个主要风俗看,在权威的岁时专著《荆楚岁时记》中,五月初五日的节日风俗并没有吃粽子.而吃粽子却明明白白写在夏至节中——“夏至节日食粽.周处谓为角黍,人并以新竹为筒粽”.关于竞渡,隋朝杜台卿曾在岁时专著《玉烛宝典》中提出竞渡是夏至节的娱乐活动,不一定是打捞投江的屈原.再者,杜还毫不犹豫地把竞渡放到了夏至这天去分析.(二)端午风俗的另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以五彩丝系臂”等,均和屈原无关.若再查阅别的史籍,不仅在夏至的风俗中可找到后来五月初五日风俗的端倪,而且还能找到记录夏至是五月初五风俗起源的内容.司马彪在《后汉书·礼仪志》中的见解更明确: 汉代五月初五日的风俗是来自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节.(三)著名的岁时风物的著作《岁华纪丽》对端午的第一个解释是: “日叶正阳,时当中夏”.意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太阳正合于正阳的位置.因此,从端午节又名天中节来看,端午的最早起源的确就是夏至。
其他有关端午节的种种传说,虽有事实的影子,但往往把人们的愿望和感情加在客观事物之上.尽管端午的来历说法不一,但由于人们常在屈原身上寄托了自己的理想、愿望和情感,并从中吸取有益的营养,还是把端午看成是因为纪念屈原而产生的.如今每当端午节到来,人们悼念屈原,“羡其清高,嘉其文采,哀其不遇而怒其志”,(《离骚章句》)从而更加热爱伟大的祖国,更加激发我们振兴中华的热情.(俞奭勋 高琳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