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第六悲怆交响曲》和舞曲《天鹅湖》等不朽作品而享誉世界的俄罗斯的伟大作曲家柴可夫斯基(1840.5.7—1893,11.6),于1893 年11月6日凌晨3 时溘然长逝了.噩耗传出,朝野震惊.当时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闻讯悲恸欲绝,感叹道: "啊呀! 我的上帝,俄国有这么多人,但偏偏死了柴可夫斯基一个人! "
柴可夫斯基是病故还是自杀,顿时谣言蜂起,众说纷纭.为了平息谣言,圣彼得堡的《新时代》报,在柴可夫斯基去世的第二天,即11月7日,立即发表了由作曲家的医生列夫·贝尔纳多维奇·贝尔滕松博士署名,题为《柴可夫斯基因病逝世》的长篇文章,详细叙述了柴可夫斯基死于霍乱的最后病情.此后,80 多年来所有官方报道都说这位伟大的作曲家是死于霍乱。
事实真相果真如此吗?长期来,人们围绕柴氏的死因,提出了不少的疑问,认为柴可夫斯基去世时的情况与官方报道多有矛盾之处.首先,按一般医疗原则,凡确诊为霍乱病患者的住宅要进行全面隔离,可在柴可夫斯基去世之前的四天患病期间,前去探望患者的人络绎不绝.在作曲家辞世时,当时守卫在他身旁的据说除四位医生,一名牧师外,还有他的兄弟姊妹、侄子以及护士,仆人等共16 人之多.其次,在柴可夫斯基去世之后,有关当局根本没有采取任何惯常的预防措施.他的尸体停放了两天,任人凭吊,没有象当时所规定的那样,立即用镀锌的棺材密封起来.更使人感到惊异的是,許多人列队经过柴氏的棺材时,还低下头来,亲吻这位死于霉乱恶疾人的脸庞.难怪当时就有一位作曲家对这种反常现象十分震惊,疑惑不解地写道: "多么奇怪呀! 柴可夫斯基死于霍乱,但是人们却可接近他的尸体,毫不阻拦."
直到80 年代,一个名叫亚历山大奥尔洛娃的学者,从苏联移居美国后,根据她掌握的有关材料披露,柴可夫斯基根本不是死于霍乱而是自杀身亡,说这位作曲家是由他在帝国法律学院的同班同学组成的一个袋鼠法庭(注: 指非法的或不按法律程序的非正规法庭)所宣布的一项"判决"的受害者.这个称为"荣誉法庭"的半官方司法机构,于1893 年10月31日判决让柴可夫斯基服毒自杀.当时柴氏只有53 岁,正处于创作最旺盛的时期,这样一个被人们当作偶像崇拜的著名知识分子,为什么会被说服去自杀呢?据有关材料揭露,柴可夫斯基是一个搞同性恋的人.而在他所生活的那个社会对这种行为是深恶痛绝的,这种行为被认为是一种犯罪行为,依法应坐牢或流放西伯利亚。
奥尔洛娃夫人所掌握的材料,是出席过"荣誉法庭"的一个见证人伊丽莎白·卡尔洛夫娜·亚科比提供的,她是当时俄国参议院的公诉人尼古拉·亚科比的遗孀,而尼古拉·亚科比是柴可夫斯基在圣彼得堡帝国法律学院的同班同学。
按伊丽莎白·亚科比的叙述,事情的始末是这样的:
1893 年10月22日,柴可夫斯基到达圣彼得堡,正当他在指挥演奏他的第六交响乐(《悲怆》)时,一位地位显赫的贵族斯坦博克·图尔莫尔公爵給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写了一封发泄愤恨的控告信,信中声称柴可夫斯基腐蚀他的侄子,引诱他搞同性恋.这封信交給了亚科比,并指示他亲自交給沙皇.亚科比手持控告信左右为难,尽管当时不少人知道作曲家在搞同性恋,但出于对柴氏的崇拜都抱宽恕态度.现在既有人指名控告,这就表明柴可夫斯基卷入了一件法庭案件.此事不仅对俄国乃至对全世界来讲,都意味着是一件丑闻,何况沙皇又非常尊敬柴可夫斯基和他的音乐,公开发表这件事将給皇室本身带来耻辱.因此,亚科比决定组成一个荣誉法庭来处理此事.这个法庭由亚科比本人及另外7 名原帝国法律学院的毕业生组成.据说这个审判小组的全体成员于10月31日在亚科比的办公室会晤了柴可夫斯基,经过长达5 小时的激烈争吵辩论后,这个法庭作出了要求柴氏"自杀"的"判决",以便挽回帝国法律学院和沙皇的面子.这个小组还为柴可夫斯基提供了致死的毒药,这样,在11月2日早上柴可夫斯基就病倒了.据说,他一直拒绝医生检查,结果拖至晚上,毒性发作,4 天后就命归黄泉了。
以上就是亚历山大奥尔洛娃提供的有关柴可夫斯基自杀身亡的梗概.为什么作曲家周围的人都知道柴氏去世的事实真相,但却没有人公开这个秘密呢?因为他们都不愿使他死后蒙受耻辱.无论是搞同性恋还是自杀,都是当时社会所不容的.如果有人公开承认柴可夫斯基是自杀的,并且说出死因,那么这位作曲家就会立即被埋葬在某个边远的地方,而不会在圣彼得堡的喀山大教堂里給他举行隆重的教会葬礼和举行盛大的追悼会.这就是对柴可夫斯基死亡真相严格保密的原因所在。
但是,奥尔洛娃夫人又说,她于1938 年曾在莫斯科市外不远的克林的柴可夫斯基的档案室里看到过作曲家的医生贝尔滕松博士写給柴可夫斯基兄弟的一封信,在这封信里,医生详细地叙说了柴可夫斯基死于霍乱的病情.遗憾的是,这封信以及可以说明柴可夫斯基自杀的大量材料都在克林档案室内不翼而飞了。
柴可夫斯基逝世滿100 年了,但大作曲家是病故还是自杀,仍是悬案一桩,有待学者们的研究和有关官方的证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