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科技之谜 < 休闲文摘 < 首页 :当前 
古墓中的铝片从哪里来
来源:世界百科全书 作者:

欧洲人写的化学史上把铝的发现归功于丹麦人奥尔斯德和德国人韦勒.1824 年奥尔斯德将氯化铝用钾汞齐还原,提炼出杂质很多的金属铝.1827年韦勒用金属钾直接从氯化铝中离析出质量较纯的铝,并说明了铝的很多性质.所以多数化学家认为韦勒才是铝的真正发现者.100 多年来,铝是欧洲人发现的这一说法从来没有人提出异议。

1952 年12月1日,江苏省宜兴县精一中学的学生们在平整操场时发现了一座古墓.经南京博物院的考古工作者考证,墓的主人是西晋平西将军周处,也就是民间传说《周处除三害》的周处.周处死于公元297 年,距今已有1600 多年了。

考古工作者从周处尸骨的腰部发现17 件带有镂孔花纹的金属带饰(17件是指较为完整的带饰,另外还有少許小残片,没有统计在内).其中一小块残片经南京大学化学系及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分析,发现这块残片是以铝为主要成分的合金.消息传出,立刻引起国内外化学工作者、冶金工作者、地质工作者的极大重視.不少刊物杂志纷纷发表文章加以评价.从此,铝究竟是谁最先发现的,成了一个"悬案"。

1958 年,东北工学院金属冶炼教研室从南京博物院取了一小块残片,作了光谱分析、化学分析、全相显微分析,结果证明这块残片是以银为主要成分的合金。

东北工学院的结论与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结论完全相反,引起了有关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重視.1958 年,清华大学工程化学系也索来一块残片进行分析,结果证明这块残片的主要成分是铝,而不是银.1959 年,他们又索来几块残片,再次进行分析,结果一片是铝合金,另外两片则是银合金.同年,东北工学院对清华大学工程化学系分析过的残片再一次分析,证明这些残片确是两种合金: 一种是银合金,一种是铝合金。

1964 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对周处墓中出土的16 件较完整的金属饰带(出土时为17 件,有一件后来在辗转中被弄碎了)和全部金属碎片,进行了密度测定、光谱分析、X 射线物相分析.三种方法检验的结果是: 全部较完整的金属饰带都是银合金,小块金属残片中有银合金也有铝合金.小块金属残片经考古工作者鉴定,发现银合金是饰带的残片,而铝合金的残片形状不规则,难以确定是否是饰带的残片。

1976 年,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所利用电子探针再次对这些金属饰带残片进行分析,结论和物理研究所一致。

为什么完整的饰带是银合金的,而残片中有银合金的,也有铝合金的呢?不少考古工作者对铝片的来源产生了怀疑。

从人类利用金属的历史来看,人类所以最先发现了铜,这是因为地壳中存在着自然状态的铜,以及铜容易从含铜矿石中分离出来的缘故.虽然铝在地壳中分布极为广泛,几乎占地壳中全部金属的三分之一,差不多比铁多一倍,但是由于铝的化学性质极为活泼,极易与氧相结合,化合为三氧化二铝.因此在地壳中自然状态的铝少极了,70 年代末前苏联地质学家才在西伯利亚玄武岩里发现了直径为一毫米的自然铝簿片.由于自然界中几乎不存在自然铝,那么西晋人或者西晋以前的汉朝人,不可能从自然状态的铝中获取铝.要得到铝就必须从铝矿石中提炼.铝与氧结合极为紧密,用冶炼铜、铁、铅、锌的方法,是无法从铝矿石中提取出铝来的.正因为如此,自1825 年科学家们获得铝后,整理20 年铝只能是实验室的观赏品.直到1854 年德维尔用钠作为还原剂才生产出较多量的金属铝.又过了32 年,美国人霍尔和法国人赫罗尔特才发明了电解法提取金属铝,金属铝的生产才走上工业生产的轨道.但是,由于当时人们还没有充分利用电,铝的产量很低,每年全世界不过只生产几十吨.1600 多年前的西晋,科学技术肯定要比19 世纪的欧洲落后,连电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冶炼技术主要是木碳还原法.近代实践证明,碳法炼金是无法从铝矿石中还原出来铝来的.如果周处墓中的小铝片真是晋代人提炼出来的,那么他们肯定是用了其他方法.然而,遗憾的是无据可查.如果晋代人真会提炼铝的话,那么用铝做的装饰品,绝对不会只有周处一个人佩戴.而从很多西晋古墓中,从来没有发现过铝制品.因此不少科学家认为,铝片很可能是后世混入的.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夏鼐对周处墓的历史进行了详细考证,发现周处墓曾于1350 年和1860 年两次被盗.会不会是这两次盗墓时有人将铝片混入墓中的呢? 1350 年欧洲人还没有发现铝.1860 年虽然铝的产量略有增加,但是由于用钠还原成本较高,其价格比黄金还贵,主要用来制造首饰.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为了向世人炫耀自己的富有和高贵,命令工匠用铝制造了一顶盔帽和一套餐具.1889 年英国皇家化学协会为了表彰门捷列夫的功绩,赠送給他铝制的花瓶和酒杯.暹罗国王去巴黎参观博览会,带回国的最值钱的东西是一条铝制的表带.一个俄国公爵夫人只因戴了铝制的手镯、戒指、耳环参加宫廷的一次舞会,而轰动全国.那时,普通老百姓是买不起铝制品的,甚至连看都看不到.很难想象,一个盗墓的窃贼能买得起铝制的首饰,会戴着这种贵重的首饰去掘墓?因此周处墓中的小铝片,不可能是盗墓人混入的。

后来,经过夏鼐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了第三次盗墓的痕迹.夏鼐还指出1952 年12月1日周处墓被打开后,有些人在考古工作队来到现场前,进入墓内,私自取走了一些文物,墓内留下了明显的扰乱迹象.因此夏鼐认为,周处墓中的小铝片很可能是这些人说入的,而不是晋代已有金属铝的物证.当然,反对这种说法的人也不少.因为发掘出来的铝片,上面锈迹斑斑,不像是后世混入的.那么,周处墓中的小铝片,究竟是晋代的还是近代的呢?看来这个问题的解决,有待于考古工作者的发掘了。

下页:真理是怎样发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