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的表面并不是无瑕的,有时也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黑斑,这就是太阳黑子。
我国对黑子的观测可以说是源远流长.各国学者公认的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详细地记载在我国古书《汉书·五行志》里: "汉成帝河平元年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据专家考证,乙未应为己未.这指的是公元前28 年5月10日的一次大黑子.这条记录不仅说明了黑子出现的日期,还描述了黑子的大小、形状和位置。
其实,我国还有更早的黑子记录,公元前140 年前后成书的《淮南子·精神训》中有"日中有蹲鸟"的记载,蹲鸟就是黑子,再往前推,甚至可以上溯到3000 多年前的殷代,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不乏太阳黑子的记录.近些年来,我国天文工作者从公元前781 年到公元1918 年約2700 年的历史典籍中,查出数百条有关黑子的记载,它们是极其宝贵的科学遗产.现代太阳物理学创始人、美国著名天文学家海耳曾高度赞扬说; "中国古人测天的精细和勤勉,十分惊人.远在欧洲人之前約2200 年,就有黑子观测,历史记载络绎不绝,而且记录得比较详细和确实,毫无疑问是可以通过考证而得到确认的."
欧洲人观测太阳黑子开始于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1610 年,伽利略用望远镜在雾霭中观察太阳,并看到了太阳黑子.与他同时使用望远镜观测太阳黑子的还有德国的赛纳尔、荷兰的法布里修斯和英国的哈里奥特。
从肉眼直接观测到使用望远镜观测,标志着人类对太阳黑子现象的研究逐渐走向科学阶段,伽利略之后,人们对太阳黑子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蓬勃开展,不但揭示出太阳活动奇妙的规律,而且就太阳活动对人类环境和人类自身的影响,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特别是进入20 世纪以来,天文学家对黑于磁场、黑子光谱、黑子物理状态做了大量研究,建立了完整的黑子形成和演化理论.尽管如此,像黑子为什么是黑的?黑子是怎样形成的?这样一些最基本的问题还没有最终搞清楚.近年来的观测更是发现了一系列崭新的现象,它们向太阳物理学家提出反诘使传统观念受到猛烈冲击,太阳黑子这个古老问题更加引人入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