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道学杂谈 < 传统文化 :当前
清代南洋道家的历史真相
来源: 作者:

从历史来看,清代南洋道家是边陲经验,也是国际经验。整个南洋道家,需要放到南洋历史的具体演变脉络中解读,才可能看出真相。

明末清初的南洋道家,原本是由定居或游旅于南海诸国的华人所传承下来的。这些华人也正如中国大陆先民一般,并不一定执着于纯粹道家信仰。他们的思想意识更多是受到宋明以来儒释道三教合一的观念影响。正当清朝由顺治到宣统的漫长统治期间,南洋的道家信仰者其实也经历着地方历史演变对他们的影响。

最初,在南洋落地生根的华人先民多是自认明末遗民,“反清复明”的号召,足以神圣化与合理化他们集体分散到“前明诸藩国”,有组织地开拓垦荒,以后又陆续接应更多下南洋的华人,壮大队伍,开拓更多新地区。随着形势的变化,后来下南洋的华人,就不可能仅仅是历年起义失败南撤的队伍,还包括许多逃灾害求温饱的老百姓,以及以“卖猪仔”等各种形式南下的契约劳工。无论南洋华人或南洋道家,不仅面临着南海诸国异文化的挑战与重新适应,同时又面对当地宗主国即英国政俯或荷兰政俯,面对居于主流势力的西方文明的冲击。所以,东南亚道家其实是最早面对异文化的道家,它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历史是有贡献的。华人华侨将道家等中华文化带到了南洋,进而完成了中华文化落地生根的任务。东南亚各国的道家徒具有落地生根与饮水思源的双重认同,维护了华人文化和东南亚文化的和谐共处。因此,中国与东盟交往,道家可以发挥一个很重大的作用。

我想强调的是,东南亚的道家是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在很多其他文化的围困之下成长的,所以,中国学者应该多一点对东南亚道家的理解,支持东南亚道家的独立发展并加强东南亚道家与中国大陆的正常交流。

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就在东南亚,就在东南亚的神庙,它们是中国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现成载体。现在的问题是,中国人以及东南亚人,如何共同利用这些载体来完成交流。--马来西亚道家学院董事会主席 王琛发

下页:浅谈道家与风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