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道家人物 < 传统文化 :当前
王玄览:重玄学哲学家
来源: 作者:

在中国道家史上,出现过不少“异人”和“奇人”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特异功能。王玄览就是这样的一种人。王玄览入道前,以特异功能闻名乡里;入道后,以著书立说,弘扬道家。名达朝廷,所以,身位皇帝的武则天,想从他那里得到“实惠”,特意召见他。

王玄览(公元626-697),唐代高道,俗名晖,法名玄览。思想渊源渊于道家而杂带佛教色彩。其先祖于晋末从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移居广汉绵竹(今四川绵竹)。玄览生于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卒于武周神功元年(公元697)。

王玄览是重要的重玄学哲学家,因其大部分著作散佚且唯一保留的语录《玄珠录》过于晦涩而影响不大。曾想学道于茅山半途而归,并遍研道家,佛教学说,曾受益州长史李孝逸的礼遇,并与佛教徒辩论,当时四川的佛教徒无人能将他驳倒,远近知名,之后因为机缘才得以在至真观度为道士,后隐居成都至真观。王玄览直到晚年才不言灾祥,且他与成玄英、李荣相似,曾因事入狱一年。武则天神功元年(公元697)奉召入京途中,行经洛阳,仙逝。号“洪元先生”。王玄览与大多数道士不同,不是幼年或少年入道的职业道士。他仅仅是因机缘获得了道士的身份,他的知识和思想都是靠自学获得的。

王玄览的著作颇多,除传世的《玄珠录》外,还有《老经注》、《遁甲四合图》(此为术数学著作)、《真人菩萨观门》、《混成奥藏图》、《九真任证颂》、《道德诸行门》、《老经口诀》等,仅从这些著作的名称就能看出王玄览思想的博大精深,可惜的是这些著作大多都已佚失。敦煌出土《王玄览道德经义论难》(又名道家诠理答难)一般认为,《玄珠录》是王玄览现存唯一一部作品,而且只是语录并非著作。不过其主要问题是《玄珠录》对他本人的哲学表述未能足够清晰,残片式的观点多而体系性稍弱,使人较难一下子把握住他思想的核心与全体。

王玄览的道家思想,上承李荣、成玄英的“重玄”思想,他摆脱了早期道家注重炼形的方法,而强调炼神。王玄览对《道德经》的某些观念作了新的诠释,这也是唐代道家老学的一般取向。与此同时,道家传统的神仙长生思想在他身上也发生了演变,不再是两汉魏晋以来道家所注重的炼形,而是重视炼神,其生命观不再执著于两汉以来追求肉体的永恒,而回归于先秦道家“老庄”思想,这一点完全和当时的道家重玄派思想家一致,甚至在思维方式和论证方法上也相同,从这些方面看来,可以说他是位进一步发展“重玄”思想的道家学者。所以,王玄览的道学思想,可以说是继成玄英,李荣之后又一位重玄思想重要的继承和发展者。重玄之学不仅对佛教产生影响,而且对佛教思想的中国化有深刻的影响,影响甚大。王玄览是唐朝初期蜀中的著名道士,其学贯道佛二教。其代表作《玄珠录》历称难读,但其核心思想并没有超出《老子》的范围,反而深刻传达出了《老子》的精微内涵。使道家在偏离道家之后,又在一个更高的基础上向道家回归,而不失道家的本色。作为隋唐时期重要哲学思潮的重玄学,是继先秦老庄哲学,两汉黄老道家、魏晋玄学和神仙道家之后道家哲学发展的重要阶段。这是成玄英李荣等道家信仰对老庄的传统回归, 使道家负的或否定的方法传统,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扬光大。

下页:司马承祯:仙宗十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