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欲。大者宜为下。
水性即道性,本章教人向水学习,柔顺处下,不争而兼容,宁静而安详。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
大邦,是指大国(国,是指身心),即专门修道者,也可以说是出家人;下流,是指处下;牝,是指柔。
修道者往往是把自己放置最低处,从不张扬,从不显耀,凭借天下之至柔,与万物相交融。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柔软者面前每个人都会表现出和善、退让和极大地心理满足。当一个人谦和处下,与物不争的时候,恰恰是万物归顺的时候。
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牡,是指刚强。柔软往往是以宁静对治刚强,总是把自己放置于清静的状态。
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
小邦,是指小国(国,还是指身心),即在家修道者。佛教称居士。
老子说,专门修道者像水一样,把自己放到最低处,这样反过来容易取得在家人的信赖和尊重。
出家人与在家人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出家人出世专修,要靠在家人供养;在家人处世有烦恼,要靠出家人解脱。
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出家人处下的人生态度是不是会引发在家人的傲慢心呢?事实上,出家人谦和处下更赢得了在家人的尊重和礼拜。我们见到无论是道观也好,寺院也罢,众多信众见到出家人,无不或抱拳以礼,或合十以敬,这就是出家人不争不显,在家人以礼以敬的生动写照。彼此的处下,赢得了彼此的尊重。
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欲。大者宜为下。
出家人清心寡欲,精神上畜养众人;在家人清心寡欲,处事待人,安心平乐。两者都得到了各自需要的。越处下就越伟大。
老子多次提到水,为什么呢?因为,水近似于道。水柔软而不争强,处下而不争高。大道本不可言说,但圣人慈悲,勉强说“道”,怎么办呢?只好以喻说理,以喻言道,领悟深浅全靠个人的造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