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道德经解 < 传统文化 :当前
深根固柢 长生久视之道
来源: 作者: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本章教人俭退虚静,说明以“啬”的原则“治人事天”,才符合“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治人事天,莫若啬。

啬,是指俭、节省。做到了“啬”,则易于清心寡欲,做到了“啬”,则易于妄念不生,做到了“啬”,则不耗其神,精气可保。修身养心,随顺上天,没有比“啬”更重要的了。

治人、事天不是两回事,而是一体两面。圣人事天,不是虚无缥缈,更不是跪拜祈祷,而是少私寡欲,精诚守一,感通天心,阴阳调和,风调雨顺。

人在气中,犹如鱼在水中,水浊了鱼就不能安,气杂了人心也必乱。圣人以诚事天,气定神闲。能事天就能治人,能治人就能事天。

天地生人,亦能养人,但不“啬”之人,天地难养。不“啬”,不仅仅是一种浪费,更是贪欲膨胀的表现,不符合人道,也不符合天道。

啬,不只是物质上的节俭,更是精神上的培植、积蓄和养护。

夫唯啬,是谓早服。

服,是指服从,相合。只有“治人事天”做到了“啬”,才能叫与大道相合,服从了大道的性质。

早服,谓之重积德;

服从了大道,与大道的性质相合了,就可以说积累了大德。

前面我们讲过,道,是万物之根本,德,是道的外用与体现。一个人做到了与道相合,也必定会是德性深厚的。

重积德,则无不克;

与道相合,德性深厚,就可以无所不克,无所不能。

庄子曾经说过,上古时期的得道者,他们登上九万里高空不会害怕;深入到太平洋八千米的海底也不会呛水,像在平地一样舒服;步入炼钢的大火炉也不会觉得太热,跟呆在恒温室差不多。他们的知识达到了什么程度呢?达到了无知的程度,也就是不增不减,空灵虚无的境界,到了这个境界也就是不伤万物,万物不伤的境界,也就是老子这里说的“重积德,则无不克”的境界。

无不克,则莫知其极;

无所不克,无所不能,根本不知道极点在哪里。这个极点是指得道者的高度。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孔子适周问礼于老子,而孔子所问之礼,在老子思想体系中处于极低的地位,所以,老子没有回答孔子的提问,但给了孔子一些批评和教诲。

孔子回到鲁国后,学生们都很想知道老子是个什么样的人,于是争先恐后地询问老师对老子的看法。孔子对学生们说,老子就像天上的龙啊,我根本无法认识他。老子的这种境界就是“莫知其极”的境界。

莫知其极,可以有国;

达到莫知其极,深不可测的高度,就可以真正拥有自己的身体。国,是指身体。

我们都有个身体,但没有得道的人,虽然拥有这个身体,但自己是不能当家做主的。在单位要听老板的,在家要听父母妻儿的,在社会上要听国家的。只有得道了的人才算真正成了自己身体的主人,祥和而又自在。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我们的身体都是大道的产物,从这个角度说,大道是我们的母亲。只有守服母体,才可以长久不殆。这也是我们最稳固地长生法门。

根深固柢,是指稳定可靠,不动摇,不退转。

大道有许多的性质,这一章老子要我们依止大道的简朴无华。一个人简朴了就会少欲,少欲了就会妄念不生,妄念不生就会清静空灵,清静空灵了就会没有障碍,通达天地,不染烦恼。

下页: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