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本章讲得道的人没有世欲之心,没有分别之心。烦恼来自于“我”认为这好那坏,这香那臭,没有了分别,也就没有了烦恼。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圣人,是指得道了的人;无心,是指没有我执我见;百姓,是指芸芸众生。
得道了的人永远没有了我的主观,我的执着,总是平和地对待众生的种种想法。
有一句话叫: 众口难调。就是说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观点、看法。得道了的人知道,每个人的想法都不是凭空而来,都有它独特的背景支持,于是,全部包容,全部接纳,不会认为某某好,或者某某不好。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老子不仅主张以德报德,而且主张以德报怨。就是说,用善好对待善好,对不善好的,也同样用善好去对待。这样的结果是: 得到善好。德,是指得。
释迦牟尼讲,种什么因,得什么果。这里老子说,种善得善。看来圣人说法真是惊人的相似。
种善犹如存款,也许你不是随时可取,但到期一定是可以取的。
记得有一个西方女孩,未婚先孕,并生下一个男婴。父母逼着问孩子的父亲是谁?女孩无奈之下说: 是神父的。女孩的父母抱着那个男婴去找神父,把神父大大地羞辱了一番,然后把男婴扔给了神父。神父一句话也没说,默默地承受了这一切。
那个女孩在内心极大地负罪感中度过了一天又一天,几年后,她再也无法忍受,终于对自己的父母说,神父是冤枉的,男婴的父亲另有其人。
这件事的前前后后对于无心无别的神父来说,没有任何的伤害,他心中依然那么平静,那么安详,不同的是,他从此获得了更多的爱戴与敬重,因为,他播种的是善,他收获的一定也会是善,而不会是别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诚信者,我以诚相待,不诚信者,我还是以诚相待,结果我得到的一定是: 诚信。
现代社会的诚信行为显得尤为珍贵,因为不诚信行为比比皆是。于是有人说,大家都不讲诚信,我再坚守诚信就会吃亏。其实,每个人都是在按照对方的行为方式在行事,即便是一个不讲诚信的人,他在诚信者面前也会表现出诚信的行为。讲诚信吃亏总是暂时的。
播种诚信,必然会收获诚信。
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
歙歙焉,是指无心无我的样子;浑,有调和的味道。
得道的人活在世间,无心无我,悠然自得,是世间执着心的润滑剂。
有时候我们会有这样的体会,和一个内心很宁静的人在一起,我们也会随之变得安静下来,这就是“无言之教”,这就是“为天下浑其心”。
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芸芸众生,无不关注自己的所闻所见,而得道了的人却像个缺心眼的孩子。
世人追求见多识广,而得道者却像个一无所知的婴儿。
一个连自己卡里有多少钱都不清楚的人,往往是快乐的。看来,少点心眼,多点糊涂不失为智慧之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