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道演化学说相对应,道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还形成了性命双修的系统理论,从中也必然得出爱国主义的结论。性命双修不仅讲究身形修炼,而且要求心性涵养,而心性涵养离不开培育止恶行善的社会伦理道德。在中国,无论哪个时代,效忠国家都是国民伦理道德的起码要求,在道家徒的基本修养范围之内。具体而言,性命双修理论有两项重要内涵规定了爱国主义的旨向。
1.性命双修是以身国互喻为实施前提
为表征性命意涵,也为变化气质、脱胎换骨,道家徒时常把身体与国家相互比喻。例如《太上洞玄灵宝五符序》卷下谓:“一人之身,一国之象,胸腹之位,犹宫室也;四肢之列,犹郊境也;骨节之分,犹百官;神犹君也,血犹臣也,气犹民也,故知治身则知治国矣。夫爱其民,所以安其国;吝其气,所以全其身。”不仅把身体当作国家的象征,而且进一步阐述了“爱其民”、“安其国”与“全其身”的关系。按照作者的意思,“身”与“国”不可分。从这种角度说,治身乃是为了更好地治国,全身也是为了安国。爱护身体,也就意味着爱护国家。反过来说,爱护国家和治理国家,也能够给生命的健康、完善以及升华境界提供参照系。因此,爱国实际上是作为一种基础性的因素蕴含于身国互喻的性命双修理论之中。
2.性命双修要求实施者必须立功德
道家有关功德的论述很多,如《道德经》第二章谓“功成而弗居”,第十七章称“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等,不仅赞成人生在世应该立功,而且主张遵循自然之道,在立功之后不居功。这种思想后来成为道家修身养性、延年益寿的理论指导,故而魏晋以来,诸多道家典籍都论及立功德的问题,而宋元之际勃兴的性命双修理论更是将功德作为基本内涵之一。按照道家的说法,形体健康、延年益寿不但需要调养内在的精气神,而且需要外在的功德滋养,而功德最重要的内涵之一是济世救人、报效祖国。所以《仙人请问本行因缘众圣难经》告诫奉道修行者:“当更立功,救度国主民人灾厄疾苦,大功德满,太上锡迎子矣。”基于这种理念,道家把那些尽忠报国的英雄列入仙谱,诸如关公、岳飞等皆是如此,而善于“杀蛇斩蛟”、为世人排忧解难的许逊则被尊为忠孝神仙,至于妈祖、灵济真君等诸神明则获得了“护国”的封号。
道家的爱国主义既有悠久的思想渊源,也有深厚的理论基础。道家崇尚黄帝精神,实际上是树立了爱国的显明标志,而其大道化生学说和性命双修理论则在哲学思想上为爱国主义的教义提供了有力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