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道家养生 < 传统文化 :当前
道家养生学的形成
来源: 作者:

中国人很早就有重生恶死的心理,《诗经。秦风,黄鸟》中就这样说:被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屈原说: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我与。在这样的心理指导下,先民们就想出了抗拒死亡,实现长寿的方法。《庄子-刻意篇》中说为寿之人,作熊经鸟伸,吹嘘呼吸,吐故纳新。《吕氏春秋-古乐篇》说:昔陶唐之始,阴多滞伏而湛洁,水道壅塞,不行其源,民气郁阏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舞以倡导之。这里的作舞即为导引。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古代先民的贵生长生养生的思想。

我国古代早就有了贵生的思想,早有学人作了系统研究。道家继承了先秦贵生的思想并加以发展,形成了道家的重人贵生思想。《道德经》说:吾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这里的慈可以解释为爱人、重人,而俭则是用以养生。道家有静以修身,俭以养生之说。《老子想尔注》:生,道之别体。把生提到道的高度来体认。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道家重人贵生的思想,说明道家生命伦理的基本价值取向就是贵生。《道德经》又说出生人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入之生动之死地十有三。这就是说,世界上到处都有危险,生命时刻受到威胁,所以应当防范于未然。所以要追求深根固抵长生久视之道。追求这种长生久视之道的途径就是养生。老子认为载营魄抱一能无离,即身与灵魂合一而不分离,关键在于谷神不死,即炼养精神以达到长生的目的。《太上老君内观经》中说:道不可见,因生以明之;生不可常,用道以守之。若生亡,则道废,道废则生亡。生道合一,则长生不死。这就是生道合一,修道需要养生,养生即是修道,修道方能与道合真。

下页:道家音乐养生与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