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趣味物理 < 百科全书 < 首页 :当前 
科学全才
来源:科技百科 专题:物理天地

在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的物理学中,光的本质问题是最令人困惑的.几百年来,波动说和粒子说一直在进行论战,直至量子力学诞生之后,二者才算是统一起来了。

波动说和微粒说几乎同时出现于十七世纪.牛顿提出了光的微粒说,认为物体发光是因为它射出了光粒子流;胡克和惠更斯则提出了波动说,认为物体之所以发光,是因为发光体在脉动并在其周围的以太中形成波.由于牛顿的巨大声望,微粒说在十八世纪占据了统治地位.1803年,托马斯·杨所进行的光的干涉实验,向微粒说提出了严重的挑战。

1773年6月13 日,托马斯·杨出生于英国米耳沃顿.十六岁时,托马斯·杨就通晓了拉丁文和希腊文,而且还掌握了其他八种古典和现代语言.他还精通各种古典学科,所以在十八岁就被伦敦许多人认为是有造诣的学者。

十九岁时,托马斯·杨决定从事医学研究,次年,他在英国皇家学会宣读一篇关于眼睛的调节作用与肌肉结构的关系的论文.一年以后,他就因这篇论文而成为皇家学会会员.在爱丁堡和哥廷根修完医学学业后,他便回到伦敦开始行医,同时进行其感兴趣的学术研究.他在科学和文学上所著极多,以致于有时不得不匿名发表著作,免得别人说他忽视本职工作,不务正业。

托马斯·杨虽然是一位医生,但他从事的科研却极为广泛.最著名的是他在于光学和声学的研究,此外,他把功定义为力和距离的乘积,并最先把能量看成是m 和v2 的乘积;他还提出了一套测定物质弹性性质的绝对方法,弹性力学中的杨氏模量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而且,他对潮汐也有深刻的研究.他在医学、考古学和哲学上的贡献同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杨氏在科学上的最大贡献,就是其杨氏干涉实验.他是白天在暗室中做的.实验是这样的: 取甲、乙、丙三块屏,甲屏中央有一个小孔,乙屏中央有两个小孔.让太阳光通过甲屏的小孔照射到乙屏的两个小孔上,在丙屏就会出现明暗相间的彩色干涉条纹.杨氏利用干涉实验,首次测出了光的波长: 红光波长为0.7 微米,紫光波长为0.4 微米。

托马斯·杨是一位伟大的业余科学活动家,是想象力异常丰富的非凡的科学通才。

下页:永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