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电脑病毒防治 < 百科全书 < 首页 :当前 
对计算机病毒的错误认识
来源:世界科技百科 专题:电脑常识

随着计算机反病毒技术的不断发展,广大用户对计算机病毒的了解也是越来越深,以前那种"谈毒色变"的情况再也不会出现了!不过本人在日常错作过程中发现,许多用户对病毒的认识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如"认为自己已经购买了正版的杀毒软件,因而再也不会受到病毒的困扰了"、"病毒不感染数据文件"等,这些错误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用户对病毒的正确处理(如前段时间不少被CIH病毒感染的计算机中都安装有反病毒软件,只不过由于用户没有及时升级杀毒软件的病毒代码才导致了这一悲剧)!为此,特将用户的这些错误认识列举如下,希望对大家今后的操作有所帮助。

错误认识一"对感染病毒的软盘进行浏览就会导致硬盘被感染".我们在使用资源管理器或DIR命令浏览软盘时,系统不会执行任何额外的程序,我们只要保证操作系统本身干净无毒,那么无论是使用Windows 98的资源管理器还是使用DOS的DIR命令浏览软盘都不会引起任何病毒感染的问题。

错误认识二"将文件改为只读方式可免受病毒的感染".某些人认为通过将文件的属性设置为只读会十分有效的抵御病毒,其实修改一个文件的属性只需要调用几个DOS中断就可以了,这对病毒来说绝对是"小菜一碟".我们甚至可以说,通过将文件设置为只读属性对于阻止病毒的感染及传播几乎是无能为力。

错误认识三"病毒能感染处于写保护状态的磁盘".前面我们谈到,病毒可感染只读文件,不少人由此认为病毒也能修改那些提供了写保护功能的磁盘上的文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一般来说,磁盘驱动器可以判断磁盘是否写保护、是否应该对其进行写操作等,这一切都是由硬件来控制的,用户虽然能物理地解除磁盘驱动器的写保护传感器,却不能通过软件来达到这一目的。

错误认识四"反病毒软件能够清除所有已知病毒".由于病毒的感染方式很多,其中有些病毒会强行利用自身代码覆盖源程序中的部分内容(以达到不改变被感染文件长度的目的).当应用程序被这样的病毒感染之后,程序中被覆盖的代码是无法复原的,因此这种病毒是无法安全杀除的(病毒虽然可以杀除,但用户原有的应用程序却不能恢复)。

错误认识五"使用杀毒软件可以免受病毒的侵扰".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杀毒软件,都只能在病毒传播之后才"一展身手",但在杀毒之前病毒已经造成了工作的延误、数据的破坏或其它更为严重的后果.因此广大用户应该选择一套完善的反毒系统,它不仅应包括常见的查、杀病毒功能,还应该同时包括有实时防毒功能,能实时地监测、跟踪对文件的各种操作,一旦发现病毒,立即报警,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被病毒感染的机会。

错误认识六"磁盘文件损坏多为病毒所为".磁盘文件的损坏有多种原因,如电源电压波动、掉电、磁化、磁盘质量低劣、硬件错误、其它软件中的错误、灰尘、烟灰、茶水、甚至一个喷嚏都可能导致数据丢失(对保存在软盘上的数据而言).这些所作所为对文件造成的损坏会比病毒造成的损失更常见、更严重,这点务必引起广大用户的注意。

错误认识七"如果做备份的时候系统就已经感染了病毒,那么这些含有病毒的备份将是无用的".尽管用户所作的备份也感染了病毒的确会带来很多麻烦,但这绝对不至于导致备份失效,我们可根据备份感染病毒的情况分别加以处理--若备份的软盘中含有引导型病毒,那么只要不用这张盘启动计算机就不会传染病读;如果备份的可执行文件中传染了病毒,那么可执行文件就算白备份了,但是备份的数据文件一般都是可用的(除Word之类的文件外,其它数据文件一般不会感染病毒)。

错误认识八"反病毒软件可以随时随地防护任何病毒".很显然,这种反病毒软件是不存在的!随着各种新病毒的不断出现,反病毒软件必须快速升级才能达到杀除病毒的目的.具体来说,我们在对抗病毒时需要的是一种安全策略和一个完善的反病毒系统,用备份作为防病毒的第一道防线,将反病毒软件作为第二道防线.而及时升级反病毒软件的病毒代码则是加固第二道防线的唯一方法。

错误认识九"病毒不能从一种类型计算机向另一种类型计算机蔓延".目前的宏病毒能够传染运行Word或Excel的多种平台,如Windows 9X、Windows NT、Macintosh等。

错误认识十"病毒不感染数据文件".尽管多数病毒都不感染数据文件,但宏病毒却可感染包含可执行代码的MS-Office数据文件(如Word、Excel等),这点务必引起广大用户的注意。

错误认识十一"病毒能隐藏在电脑的CMOS存储器里".不能!因为CMOS中的数据不是可执行的,尽管某些病毒可以改变CMOS数据的数值(结果就是致使系统不能引导),但病毒本身并不能在CMOS中蔓延或藏身于其中。

错误认识十二"Cache中能隐藏病毒".不能!Cache种的数据在关机后会消失,病毒无法长期置身其中。

怎么样?还不对照看看自己是不是陷入了某个认识上的误区中?若真要是这样,那可一定要小心噢!

下页:恶意病毒“四大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