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化学天地 < 百科全书 < 生活百科 < 首页 :当前 
“鬼火”是怎么回事
来源:中学生百科书库 类别:课外园地

在我国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写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里,常常谈到"鬼火"。

旧社会里迷信的人,还把"鬼火"添枝加叶地说成是什么阎罗王出巡的鬼灯笼。

好吧,让我们走进化学实验室,看看"鬼火"是什么.先在烧瓶里加入白磷与浓的氢氧化钾溶液,加热后,玻璃管口就冒出气泡,实验室里弥漫着一股臭鱼味儿.这时你迅速地把窗户用黑布遮上,就会看到一幅与田野上一样的画面: 从玻璃管口冒出一个又一个浅蓝色的亮圈,在空中游荡,宛如"鬼火"。

原来,这是一场化学之战: 白磷与浓的氢氧化钾作用,生成了臭鱼味的气体——磷化氢.磷化氢在空气中能自燃放火,就形成了"鬼火".实验时必须注意: 磷化氢有毒,又很容易爆炸。

人类与动物身体中含有很多磷,死后腐烂了生成磷化氢,这就是旷野上出现的"鬼火"。

在田野上,不管白天还是黑夜,都有磷化氢冒出,只不过因为白天日光很强,看不见"鬼火"罢了。

磷,是德国汉堡的炼金家勃兰德在1669年发现的.按照希腊文的原意,磷就是"鬼火"的意思。

下页:“看得见”的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