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中国美术史 < 百科全书 < 首页 :当前 
三、苏轼、米芾等文人学士画
来源:文艺百科 专题:美术世界

文人学士们的绘画,表现对象一般是简单的,技法用笔的熟炼,追求主观意趣.除了李公麟、王诜等少数人在技术上有根底,以真实的表现为目的外,苏轼等影响尤大。

文人学士画中最早流行的题材是墨竹.墨竹开始出现在五代的四川.传说有人看见纸窗上月光映照的竹影,于是创造了这一种绘画: 藉竹叶枝茎纵横交错的位置及透视变化以表现出劲健、挺秀富有生意的感觉.墨竹在北宋已经成为专门一科,为士大夫所嗜好。

北宋中叶,文同画墨竹成为专家,苏轼也画墨竹,诗人的声誉抬高了他们在绘画史上的地位(图250、251 )

和墨竹相似,同是内容和表现都较为单纯朴素的还有墨梅(始于北宋)、墨兰(始于南宋末)、墨菊(明代以来较盛),和墨竹共称“四君子”,象征着一些抽象的道德品质。

米芾也是一个士大夫画家.他以画烟云中的山和树出名.他的儿子米友仁和他同一画法,但成就较大,在南宋初年是有地位的画家.他们父子运用水墨渲染的方法预示着中国绘画的技法发展的新道路(图249)。

苏轼、米芾的朋友中,蔡肇、晁补之也都能画.据说晁补之才能较大.宋道、宋迪和他的侄子宋子房都有画名.宋子房在宋徽宗赵佶时代还作过画学博士。

这一时期的文人绘画,在绘画艺术上还倾向一定程度的真实表现.但这些绘画是代表着下面一些倾向的,例如: 轻视反映生活,轻视技术锻炼,而崇尚主观的意趣,崇尚笔墨、形式的趣味,等等.苏轼是这种主张的有力鼓吹者,他着重指出画理的重要,但他把客观事物的“形”和“理”对立起来,认为“工人”能作到“形似”,而达到“理”就非“高人逸士”办不到.他又说: “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他画竹子不分节,不重视竹竿的特点,米芾问他,他回答道: “竹子就不是一节一节长出来的.”这些言论后来被利用来片面夸张“理”的重要,否定“形”的必要性,成为形式主义绘画理论的主要根据之一.他自己吹嘘自己道: “予近日画寒林,已入神品.”他认为“画工”的画没有意思,“看尺许便倦”.然而,如众所周知和他同时的画工正是崔白、郭熙、张择端、王希孟等人.所以从他的反对中,可以看出当时文人学士画和现实主义艺术主流之间的距离。

苏轼抑低吴道子,特别推崇王维,也是这一观点的表现.他诗中说: “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摩诘得之于象外,有如仙翮谢笼樊,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这是王维第一次被认为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以致可以和吴道子相比,甚至艺术被认为超过了吴道子。

下页:一、画院的制度